搜索

吉林省机关企事业;离退休人员什么时候调工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4:19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4:33

那要看你妈妈退休的年龄了,不同的年龄的解决方法不同。主要的要看你妈妈有没有到法定退休年龄。如果到了,那这种做法是合法的,有相关依据,有着最终解释权的。
  如果听不懂,那就详细看看相关的法律依据吧,也许你就明白
  事业单位根据经费来源的不同,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又称定额补助)、自收自支三类,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包括了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由编制管理部门的批准设立与撤销。
  事业单位现行的退休养老制度与公务员大致相当,事业单位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退休时,退休金按本人原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俗称“打折”,根据现在的规定,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退休金按原工资中的职务工资(或岗位工资、等级工资)、津贴两部分为基数,根据工作年限长短分别按70%—90%计算,再加上各项生活补贴和职务补贴,一般情况下,退休金大约为本人退休前工资的90%以上,这也是比较典型的“待遇确定型”的退休金计发办法。
  在退休金的支付方式上,目前除部分市、县组织试点外,我省还没有建立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制度。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退休金主要还是实行财政供给或单位自行解决。
  二、事业单位转企的概况
  事业单位转制改企,是事业单位为适应市场经济改革需要,实行改革的方式之一。转制改企的内容大体涉及以下方面:一是应对市场经济的变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将事业单位改变为企业,由事业法人转变为企业法人,可以承担各种企业法人行为的相关责任,取得融入市场的资格参与市场竞争;二是促使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产权的多元化,事业单位过去都是国家独投,产权与其所依附的机关之间关系比较复杂,产权不明晰,影响单位进入市场,改企后可以使产权进一步明晰,促使投资多元化;三是改革用人制度,将原来实行的人员编制管理改变为劳动合同管理,同时改革分配制度。
  历史上事业单位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历次机构改革当中均有事业单位成建制改为国有企业,但由于过去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在许多具度方面,包括产权制度、用人制度与分配制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因此过去事业单位变成企业单位,多数都只是单纯的改企,涉及转换机制的内容不是很多。目前所说的转制改企是自1999年以来开始的,已经实行转制改企的有部属和省属的部分科研机构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正在实行转制改企的有文化出版系统的事业单位,下一步将要改制转企的还有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
  三、事业单位转制改企养老保险主要内容
  顾名思义,事改企过程中的养老保险,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将转为企业的原事业单位纳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范围,执行企业的养老保险。从1999年起,国家先后就部(委)所属的科研、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改企制定了一系列,其中就包括了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的具体。省为推动我省事改企工作,根据国家的精神,于2004年批转了我厅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我省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试行意见》,即皖政办〔2004〕57号文件,综合上述的有关规定,事改企的主要包括:
  (一)参保
  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从批准转制之时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登记,单位和个人按照当地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规定及比例,履行缴费义务。社会保险机构自单位和个人参保缴费时起,为职工个人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职工在转制之前在事业工作期间,依照国家规定可以计算的连续工龄均可视同缴费,不再补缴养老保险费。
  (二)养老金的计发
  1、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
  转制前已经办理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原已按事业单位计发办法及标准计发的养老金维持不变,继续享受。
  2、转制后办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
  转制后办理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计发计发,对自转制起5年内退休的人员,按企业办法计发的养老金低于按事业单位办法计发养老金的部分,加发补贴。
  补贴的计算方式为:截止转制时,本人按事业单位退休金计发办法计算的退休金,与转制时当地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之间的差额作为计发补贴的基数,一次核定后不再变动,转制日后第1年内退休的发给该基数的90%,第2年至第5年内退休人的,依次发给该基数的70%、50%、30%、10%;如按企业办法计发养老金与加发补贴高于原按事业单位标准计发养老金金标准的,执行原事业单位计发标准。至第6年起退休的不再加发补贴。
  3、转制后调入人员养老金计发
  转为企业之后再调入的人员,退休时基本养老金按照企业办法计发。
  (三)基本养老金的调整
  转制改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区分为转制前后以及按单位拨款性质不同分别规定:
  1、转制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
  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养老金的调整按照企业的办法执行,不执行事业单位调整。
  2、转制前已经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
  (1)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包括原为全额、差额拨款的),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按照国家和省里有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调资调整退休金,所需资金仍按原拨款渠道解决。
  (2)无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即原为自收自支单位),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按照国家有关企业退休人员的调整养老金,按企业调整与按事业单位调整之间的差额,由原单位视情况自行解决。
  (四)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支付
  1、有正常事业费转制单位养老金的支付
  原为全额拨款的转制单位,转制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分两部分支付,社保机构承担按照接收时当地企业人均月养老金标准核定的部分,一次核定后不再增加。其与原养老金的差额部分由财政按原拨款渠道安排资金划入社保专户,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全额发放,按事业单位标准和办法调整增加的养老金也照此办理。
  原为差额拨款的转制单位,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社保机构负责发放接收时按当地企业人均养老金标准核定的部分,今后不再增加。差额部分由原单位支付,财政按原承担比例解决相应部分,遇事业单位调整养老金,调整退休金由财政和单位共同承担,原单位支付。
  2、无正常事业费转制单位养老金的支付
  无正常事业费转制单位已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以及今后按企业办法调整的养老金,全部由社保机构支付(离休人员待遇仍按事业单位办法调整)。
  3、转制后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
  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养老金及今后调整的养老金全部由社保机构支付。
  (五)转制事业单位认定及养老保险其他管理
  1、需转制的事业单位,其性质由县级以上或同级编委认定。
  2、转制后养老保险业务由参保地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包括参保、缴费申报以退休审批,待遇调整审批等各项业务管理。
  3、转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4、57号文件下发前已经转制并参保的单位,养老保险维持既定不变。原已参加养老保险的,其个人帐户资金(个人缴费)并入转企后参保建立的个人帐户。
  5、转制单位可以为职工建立年金,采用个人帐户方式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本企业工资总额5%以内的可在税前扣除。
  (六)关于提前退休问题
  今年以来,为配合文化出版事业单位和省属经营类事业单位转制,经研究决定,对这两类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转制时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内、工龄满20年或工龄满30年以上的人员,经本人申请,人事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可以一次性办理提前退休。
  提前退休期间的退休金(按事业单位标准计发),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增资部分,据测算人均约15万元左右,由原单位一次性缴清,或从资产变现中筹集,不增加社保基金和财政负担。
  四、事业单位转制的执行情况及存在主要问题及今后的思路
  省皖政办〔2004〕57号文件下发后,各地都陆续组织贯彻,芜湖、马鞍山、安庆等地已经出台实施意见,其他市的具体贯彻意见也正在制定之中。由于全省事转企工作尚未全面推开,目前执行的面还不是很大,但从执行的情况来看,目前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由于当前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分配制度的不同,使得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已经成为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事业单位转制改企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之后,职工心理上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甚至抵触。
  2、事业单位转制改企所需支付的成本较大,特别是地方社保资金要为此承担的资金和责任都较重,对一些市县来说造成的冲击比较大。
  3、对过去已经转制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仍然按照原定不变,虽然避免了上的翻烧饼,但引起的新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
  4、对几类比较特殊的事业单位如农(林)场、种子园艺场,招待所等,现行还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其改革改制工作,另外过去一些执行了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企业,也要求享受这项。
  事业单位转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今后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思路是:
  1、将转制改企养老保险工作要与下一步事业单位改革相结合,在建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研究转制养老保险完善问题。要把企业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事业单位转企养老保险相互联系起来通盘考虑,在不同的制度之间设计相互衔接的办法。
  2、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的实际情况,对目前转制工作进程当中尚未解决好的以及遇到的新问题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适时调整和完善。特别是要结合分配制度改革的进程来抓紧建立事业、企业之间大体相当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在二次分配领域注重公平因素。
  3、加强对各地执行情况的指导,帮助地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对转制不断加以完善。同时要抓好的宣传。
  翻 安徽省劳动保障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4:41

明年一月。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