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康怀药怀药文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9:4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22:06

“四大怀药”指的是焦作市温县、沁阳、武陟及周边地区所产的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种中药药材。它们被誉为“国药”、“华药”,受到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一名称的由来,与中草药“地道药材”理论的创立与发展密切相关。怀药一名,源自怀地的地名,自武王伐纣时,这片土地被称为“怀”,此后历代沿用,如怀邑、怀川、覃怀、怀州等。先秦至秦汉魏晋时期,各地均向朝廷进贡四大怀药,最早有据可查的记录可追溯至公元前734年和718年,分别有卫桓公和魏宣公向周王室和周天子进贡怀山药和怀地黄,至今已近3000年。怀地特指武陟,这里曾是大禹治水、覃怀底绩之地。怀药名扬天下,与汉光武帝刘秀在怀城建行宫、祭祖、出兵攻克洛阳以及他在贫病交加时多次靠怀药救命的故事有关。

唐朝颁行的《唐本草.图经》和唐佚名的《天宝单方图》都提到了河内(即武陟)的菊花被称为“怀菊花”,这表明对当地所产菊花的重视。明朝医学家龚延贤在其著作《寿世保元》中首次提出“怀山药”的名称,而《神农本草经》中也记载了山药以河南怀庆(即武陟)者为最佳。宋朝苏颂的《图经本草》中最早将牛膝冠以“怀”字,此后“怀州牛膝”之名逐渐被世人熟知。明朝名医刘文泰和李时珍在著作中明确指出怀地黄的优越性,称其可以填骨髓、生精血、补五脏、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将四种药材概括为“四大怀药”的概念则始于1978年出版的新《辞海》和1980年代出版的《四大怀药栽培》系列丛书中。

武陟县的境夏被称为“覃怀”,周代设怀邑,秦代设怀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怀县入武陟,后于武陟置怀州。从明朝以前,四大怀药主要指武陟药材,明清时期怀府八县的药材渐有出产,统称为怀药。隋唐以前,四大怀药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今武陟县西部的小董、西陶、大封及温县的武德镇,随后逐步向水土条件相似的周边地区扩展。明清以后,四大怀药进入鼎盛时期,种植范围遍布焦作市辖区。清朝末年,怀山药的种植面积达到900公顷,总产量近百万千克。1900年,仅武陟县就产地黄20万千克、菊花2.3万千克、牛膝5万千克。1962年,国家从《本草纲目》记载的12种中草药中优选出44种作为“国药之宝”,四大怀药皆在其中。

如今,焦作市在推广“四大怀药”品牌,已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识。2011年,温县国康怀药专业合作社成立,成为温县铁棍山药的主要种植基地,为焦作四大怀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