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堂戏传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07:16
清末民初,踩堂戏风靡一时,出现了一批著名艺人,众多戏班活跃于川东、陕南、豫西和安徽等地。在湖北巴东县、重庆巫山县,堂戏更是深入人心。因其贴近生活,艺人多出自民间,故生命力旺盛,在土家山寨中广受喜爱。
然而,期间,巫山踩堂戏遭受严重破坏,民间演出活动彻底消失。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或年迈体弱,传承后继无人。目前,踩堂戏的传唱主要依靠上辈口传心授,剧目资料残缺不全,面临衰亡危机。
1956年,一批文艺工作者开始搜集、挖掘传统剧目。湖北省有关部门深入巴东县神农溪流域,取得第一手资料。同年,巴山堂戏《二堂释放》获得恩施州“剧种挖掘奖”和“演出优秀奖”。自此,巴山踩堂戏登上正式舞台,被列为全国381个地方戏之一。1965年,湖北省艺术学校整理堂戏资料,首次系统地以书面文字形式汇编成册。改革开放后,巴山踩堂戏民族文化艺术的挖掘成果丰富,包括19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长江三峡大辞典》等书籍的记载,1991年《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堂戏》初稿的问世,2001年《巴东堂戏》的正式出版发行,以及《二堂释子》一戏在恩施州的演出获奖。
上世纪80年代,巴东文化部门创作了现代堂戏《媒婆新传》,成为现代踩堂戏的重要节目。上世纪90年代,巫山河梁、巴东平阳坝一带仍有7至9支民间职业堂戏队活跃演出,深受民众喜爱。1995年,湖北巴东县被命名为“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
如今,巫山踩堂戏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亟需得到有效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以弘扬、发展和振兴这一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