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前面写了一篇有关webpack4的不完全升级指南以及在webpack3.x迁移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有兴许可以看一下。
0. 参数介绍
先对参数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虽然撸了很多遍官方的更新文档,但是还是去参看了一下新的wbepack源码,下面是各种参数及含义:
chunks: 表示显示块的范围,有三个可选值:initial
(初始块)、async
(按需加载块)、all
(全部块),默认为all
;
minSize: 表示在压缩前的最小模块大小,默认为0;
minChunks: 表示被引用次数,默认为1;
maxAsyncRequests: 最大的按需(异步)加载次数,默认为1;
maxInitialRequests: 最大的初始化加载次数,默认为1;
name: 拆分出来块的名字(Chunk Names),默认由块名和hash值自动生成;
cacheGroups: 缓存组。
对于缓存组是一个对象,处了可以有上面的chunks
、minSize
、minChunks
、maxAsyncRequests
、maxInitialRequests
、name
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参数:
如果不在缓存组中重新赋值,缓存组默认继承上面的选项,但是还有一些参数是必须在缓存组进行配置的。
priority: 表示缓存的优先级;
test: 缓存组的规则,表示符合条件的的放入当前缓存组,值可以是function
、boolean
、string
、RegExp
,默认为空;
reuseExistingChunk: 表示可以使用已经存在的块,即如果满足条件的块已经存在就使用已有的,不再创建一个新的块。
1. 基本使用
首先,在新版本的webpack会默认对代码进行拆分,拆分的规则是:
模块被重复引用或者来自node_modules
中的模块
在压缩前最小为30kb
在按需加载时,请求数量小于等于5
在初始化加载时,请求数量小于等于3
小于30kb的模块不值得再单独发送一次请求,在很小的模块的前提下,相比与多次打包,减少请求次数成本要低。
当然也可以不使用默认的配置,比如这样:
new webpack.optimize.SplitChunksPlugin({ chunks: "all", minSize: 20000, minChunks: 1, maxAsyncRequests: 5, maxInitialRequests: 3, name: true )}
上面的代码就表示,在所有代码中,引用模块大小最小为20kb,引用次数最少为1次,按需加载最大请求次数为5,初始化加载最大请求次数为3的所有模块就行拆分到一个单独的代码块中,name
表示代码的名字,设置为true
则表示根据模块和缓存组秘钥自动生成。
2. 使用缓存组(Cache Groups)
如果想继续细分代码,可以使用缓存组(Cache Groups)。同样的,缓存组也有默认的配置;缓存组默认将node_modules
中的模块拆分带一个叫做vendors
的代码块中,将最少重复引用两次的模块放入default
中。
这是一段官方里面的代码:
splitChunks: { chunks: "async", minSize: 30000, minChunks: 1, maxAsyncRequests: 5, maxInitialRequests: 3, name: true, cacheGroups: { default: { minChunks: 2, priority: -20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 vendors: { test: /[\\/]node_modules[\\/]/, priority: -10 } } }
上面是缓存组的默认配置,可以通过default:false
禁用默认的缓存组,然后就可以自定义缓存组,将初始化加载时被重复引用的模块进行拆分,就像这样:
cacheGroups: { commons: { name: "commons", chunks: "initial", minChunks: 2 } }
之后就随心所欲,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创建多个缓存组:
cacheGroups: { a: { // ... }, b: { // ... } // ... }
相信看了本文案例你已经掌握了方法,更多精彩请关注Gxl网其它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webpack+css module使用
具体分析webpack样式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