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导处的安排,政史地组组内教研课全面展开,这次活动不仅给每位教师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更是创造了难得的锻炼、提高、准确定位、确定新的更高的目标的大好时机,应该说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并且做到有听有评,既有自评又有他评,在总结比较中进步,在互帮互助中提高。这次教研课在全组成员的齐心协力的配合中完成了,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
我们组的老师们课时量都特别大,高一的刘辉、张丽俊和侯绪苓三位教师每人每周16节课,高三的乔主任、杨微和我每人每周15节,高二的李书伟、齐书记、李主任、邹晓行和吕万辉老师都文理兼课,吕老师每周19节。平时大家虽然能完成听课人物,但是感觉教研课学习的机会难得,所以都积极听课,而且都能做到有听必有评,为的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本篇的文章由。
我们组已经形成有听必有评的习惯,无论是集体听课还是个人听课,都能够这样做。而且上课教师会主动自评,然后大家在此基础上互评,最后还有总结性的评课发言。在此过程中,有肯定、有建议也有否定,有时也有争论,总之,都是在研讨。教研课的目的也在于研究,所以在听课和评课后大家都会有收获,人人都在研究中,在互帮互助中,在取长补短中得到启示和提高。
二、优势特色鲜明,精彩纷呈--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
特色之一: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素材,图片、视频录像的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架设与教材的桥梁,提高课堂效率。如赵春青播放的《红高粱模特队》、刘辉老师播放的《辛亥革命》、齐书记播放的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的片段,李主任播放的《戊戌变法》、侯绪苓老师播放的我国财政支出、杨微用幻灯展示的启蒙思想家照片和邹晓行展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图片等,不但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直接导入教学主题,顺畅自然,引人深思,甚至发人深省。 齐书记、杨微、侯绪苓、吕万辉、在课堂上使用如表比较易混易错知识点,效果直观明显,提高课堂效率。
特色之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通过分析探究、学生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活动中感悟新知。
张丽俊老师在10月23日上的《气压带风带》一课,这是地理必修一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她就是抓住学生身边的天气变化,(10月21日中雨大风,22日北风5-6级,23日上课天气晴好,风力不大,她利用几天的天气情况和短期的气候比较,分析风产生的原因,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好奇心;为了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她没有采取多媒体教学,而是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归纳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变化规律,并要求学生动手实践--画图,同时找学生在黑板上做图。最后通过学生对黑板上作图的评判及理由分析,达到学会、会学、会用的效果,整堂课对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很充分,课堂效率很高。(张丽俊画图扫描或照片)
特色之三:富有激情、亲和力和幽默感。侯绪苓老师激情十足,宏观驾驭教材和分析讲解能力,是令人难忘的。特别是一天上到第六节课,仍然那么有热情和激情,依然逻辑思维那么缜密,我们都很佩服她。在《国家财政》一课中,整堂课她富有激情的启发引导,带来的是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奔放的思考和配合。通过她的课我们得出结论:年轻的关键是心年轻,有激情。学生也会喜欢侯老师,因为在他身上总是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亲和力人人都有,幽默感大家或许也不缺,而吕万辉老师的幽默感大家可能无法想象,他平日有点不苟言笑。每次他的课都会有很幽默的表现,印象深刻。此次他介绍的中国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本来没什么,但是他却这样做(播放资料--截取的视频),当时有个学生还说"上体育课"。我想对畜牧业中的这种养殖模式学生会记忆深刻,学生也会喜欢吕老师,因为在他的课堂上总有开心幽默时刻让他们分享。
特色之三:知识整合、构建体系。李书伟、刘辉、杨微、齐赛那、韩宝丽等按照高考考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其书记杨微的课既有章节又有模块的整合,李树伟刘辉的课主要是模块内的整合,韩宝丽的课是对教材和时政资源的整合。在整合中他们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教给学生的不单是知识点,更有知识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点整体感知和应用能力。
特色之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我们教学中也要提倡猫论,即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教学就应该这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邹晓行、刘辉、李主任、李书伟、侯老师和齐书记等让学生把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也是得分的关键,因为万变不离其宗。齐书记上课时,设计了一个环节--论战。学生为了论战而积极主动讨论准备,为了迎战和赢战而选出实力派选手与对手辩论,这是最令人难忘的,学生不但记住的论战双方,而且内容也基本掌握了。
特色之五:重学法指导。每位教师的课堂都明确指导学生如何归纳知识,如何解题:历史学科的历史背景、原因中的要素分析、评价类的辩证法思想;政治学科的解题三步曲: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地理学科的地理区位因素分析、读图析图方法指导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个人才能与集体智慧的考验场
一节教研课或一节公开课因为听课者范围或指向的侧重点不同,对上课者和同组教师甚至是学校都是一种考验。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备教材、教法、学法、教师、学生,做到有备而来,还得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们组的教师不但高考备考经验丰富老道,备课上课更是认真到位。教师每节课都精心设计,同时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集思广益,反复备课,精益求精。此次教研课中特殊的是赵春青和邹晓行两位老师赶上要上区级公开课,他们上组内教研课时,就广泛征求同组教师的意见,大量选材,经过斟酌,做好了课件、写好了教案,同时由于政治学科的时政性要求,他们收集了相关的时事资料等等,完成了备课、上课。
等到区里来听课前,他们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在听取大家评课中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所以在区里来人听课时,是对整个教研组的检验,也是对学校教学的评价。还有更特殊的情况是刘辉老师本来准备的是组内教研课,但是恰巧赶上市教研员来听课,而历史教研员有两个人,他俩下来看课的侧重点和指导思想略有不同,特别是在学案使用方面截然相反,一个坚决反对高一学生学历史用学案,另一个则支持。
本来可以按部就班上一节常规的高效课,但是此时刘辉老师想到的是她不仅代表自己和历史学科,更代表了我们25中,她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结果当天来的是不让用学案的教研员。于是她采取了同样高效的第二套方案--不用学案。既达到教研员的要求--执行了高一教研员的指导思想,又不影响我校贯彻执行上级指导意见的良好印象,当然,最后的选择还是为了收到圆满的效果,即有利于学校、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历史教学。
所以他们展示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更彰显了谦逊好学,精益求精的精神,随机应变的能力和顾全大局的意识。上课时是一人讲课,凝聚的却是同组教师的集体力量和智慧。当然,由于他们个人的优秀和睿智,所以成效突出,赵春青和邹晓行分别获得区级一二等奖。刘辉得到教研员的肯定和好评。可喜可贺(赵春青、邹晓行的证书和刘辉的教研员评语-历史教研员很挑剔)
四、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提升水平的动力场
本次教研课,我们的主要课型是高三一轮复习课和高一高二的新授课,课程基本步骤都是:课标要求、创设情境、合作探究、重难点突破、归纳总结、巩固练习、作业。教学模式是学案教学和常态下的探究课。因为都是新课改课,所以大家都执行新课改理念。历史学科在高二特别是高三的学案导学模式已经形成,不但在这一届高三采用,已经连续三届高三都使用学案教学,这也符合学校倡导的学案教学要求,历史学科已经先行一步。
虽然同样是使用学案,但是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及不同教师,设计的学案又各有侧重。(比较齐书记、杨微、韩宝丽的学案)。学案教学只要喧杂最适合的,最佳方案,效果都会很好。无论是什么课型,什么模式,最终都实现了新课改的要求。通过教研课,已经使我们的教学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即学案导学模式和新课改探究合作模式,他真正推动我们不断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和授课模式,所以是提升水平的动力场。
总之通过近三个月的教研课活动,每个人收获都不小,一方面通过课前准备,上课的锻炼,课后反思,本组教师中肯的点评,可以吸收不少有价值经验,使大家更深刻的知道如何直接改进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锻炼教学基本功,对新教学理念有了更精准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本组教师通过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使本科组形成较浓的教学研讨氛围,优化了课堂教学,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文综各学科的教学水平注入了活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