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自然
那些无名日子的感触,缠绕在我的心头,像绿色的苔藓,绕附着老树周身。——题记
银杏翩飞
一个周一的清晨,当我步入中心花园时,地上成百上千片银杏叶赫然映入眼帘。那时正值秋天,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一面面小扇子虽都是纯粹质朴的黄色,却都好似放着耀眼的光。在水泥地面的深黑色映衬之下,银杏叶的黄是那么的鲜明,那么的激情洋溢。
“夏天的鸟儿,飞到我窗前歌唱,又飞走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歌曲可唱,叹息一声,轻轻地飘落在地上。”如果说夏之鸟象征着生命的鲜活、可爱,那么,秋之落叶已安息在遥远的彼岸了。然而那满地堆积的黄叶,虽已到了生命的尽头,却仍在用自己最后残留的色彩装点世界,怎能说它们又不是一首撩人心弦的歌呢?
日月同辉
一次放学,我走在通向校门的甬道上,悠闲充盈着我的心。“今天我不打算赶车,”我对自己说,“‘疾,也是天地差;迟,也是天地差’,我今天又无急事,我该乘的车自然会等我上去的。”
习惯性地举头望“明”月,我发现月亮并不是很圆,也并不是很亮。看来再强烈的阳光也有照不到的角落啊!我寻思道。不过这也没什么可悲哀的。上帝与人的完美,只存在于二者的追求者心中。既然尼采说:“上帝已死”,世间就没有永恒,没有绝对的真善美了。
“月儿把亮光撒遍天空,却把黑点留给了自己。”想必诗翁泰戈尔在写下这首诗时环境比现在要好吧!而现在呢,不仅银河系在我这样一个城市居民的视野中消失了,而且“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也在无数工业尘埃形成帷幔的遮挡下变得晦暗了。看来人还是最好不要费心思改造自然,只能越改越糟,还不如顺其自然好些。人是永远也不可“胜天”的。
顺着月亮指给我的方向,我转头寻找太阳,惊喜地发现夕阳仍在西下。我又仿佛听到绚丽的晚霞对落日说道:“经过你轻吻,我的心便似一只黄金宝箱了,”远处有一排毛白杨,叶子还未落尽。或许在一个特定视角就能看到“夕阳挂疏桐”的奇妙景致了!想象在火红的夕阳与五彩的晚霞映衬下树木那黑色而镀着金边的剪影,一枝一叶都被描绘得更加清晰,一定会很美的。
树的守望
还是中心花园,还是黄昏时分,还是关于树的故事。
不过不同的是,故事进入我生活那天,本人英语统练考砸了,正郁闷。虽是旧时相识的梦魇,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我还未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那般境界。
冬天刚过五点就已经是“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了。到半夜那何止“凉初透”!(看来,“人约黄昏后”一定是说春宵,而非冬夜。)花园里一根根裸露的树枝毫不留情地直刺向冰蓝色的苍穹,凝固了,好似一个个硕大的天然植物标本。难道它们不冷吗?与它们隔路相望的油松都已经放弃了供养相当一部分针叶,在猎猎寒风中无奈地颤抖着。虽然中心花园树很多,但在西北风整日整夜摧残下,每一株都显得很无助。此情此景更使我心中充斥着凉意。“绿草在地上寻觅她的伴侣,树木在天空寻觅他的寂寞。”我徘徊在伟大与渺小的对立间,彷徨着,不知自己应选择前者还是后者。我又想到,在顺境中修心,是永远成不了佛的,逃避痛苦就是放弃痛苦提供的精神成长的机会。
我仰望着,叹息着,轻吟着那个伟大的印度诗人留下的诗篇,感悟着寂寞的黄昏、寂寞的树木、寂寞的诗人及那颗寂寞的心。
“您曾引导我,走过白天拥挤不堪的路途,来到孤寂的黄昏。
透过夜的寂静,我等待着它的意义。
“这寡独的黄昏,笼罩着雾和雨;
我在我孤寂的心中,感觉到它的叹息。
“忧郁静静地沉埋到我心里,
正如黄昏落在寂静的树林中。
“下着雨的黄昏,风不停地吹着。
我望着摆动的树枝,沉思万物的伟大。”
当我静静听着松涛声时,我便感觉到,在这暮色深沉的花园里,那沉默的伟大思想。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绝对的安静是会成为忧郁的。就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那样,实在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我带着它们予我的寂寞,记之而去。
“创造的神秘,有如夜的漆黑——它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不过是早晨的雾。”无论是那落叶,那夕阳,抑或那黄昏,阅读自然的伟大诗篇,都将使你拥有感动,拥有惊喜,拥有寂静,拥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都将使你感触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