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现状及问题浅析

2023-08-16 来源:好走旅游网
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现状及问题浅析

靳娟

【摘 要】区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河南为主体,涵盖周边省市的中原地区,是一个文化相连、经济相关、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既是事关全国发展大局的战略举措,更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四点建议: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三是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四是重视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期刊名称】《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11)002 【总页数】6页(P57-62)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问题;对策 【作 者】靳娟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对外经济贸易系,河南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127.6

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包含山东、山西、湖北、安徽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历届省委、省政府班子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积极探索,深入实践,提出建设中

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深化,是实现河南振兴的载体,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的基础[1,2]。 (一)区位优势

河南省地处东部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梯次发展的中间地带,京广、京九、焦柳与陇海、汤濮、新菏、漯阜在其境内交汇,形成三纵四横的铁路网,国道干线五纵五横,国家两纵两横高速公路中,京深和连霍一纵一横经过河南,全国光缆干线“八纵八横”中有“三纵三横”经过河南,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大通道和通信枢纽。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3,4]。 (二)资源优势

1.河南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而且主要以优质小麦和优质畜产品为主。2010年河南粮食产量5437.10万吨,居全国第一,棉花产量44.72万吨,居全国第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位居中部六省之首。

2.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目前河南省6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煤矿有40座,己形成了焦作、平顶山、鹤壁、义马、郑州五个产煤区,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二位。2010年,河南油田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056.83万吨,至此,河南油田已连续11年实现油气储量稳步增长。已发现各类矿产126种(含亚矿种为157种),探明储量的73种(含亚矿种为81种),已开发利用的85种(含亚矿种为117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38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4种。 (三)产业优势

目前河南省已经形成了一个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包括纺织、轻工、食品、煤

炭、石油、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电子等行业,而且各产业发展比例协调,同时还成长了一批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叫得响、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企业。2010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95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速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0%,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20.0%,重工业增长 18.8%,轻、重工业比例为 31.0∶69.0。30多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 (四)经济优势 1.GDP 总量领先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河南 GDP、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稳居中部六省第一位,而且占中部六省的比重具有稳步上升趋势。2010年,河南全省GDP达到22942.68亿元,比2009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63.2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3226.8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 6452.64 亿元,增长10.5%。2011年河南 GDP突破2.7万亿元,湖北19594.19 亿,湖南19635.19 亿,安徽15110.3 亿,江西11583.8亿,山西突破1万亿,河南省始终稳居中部地区首位。 2.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011年第一季度,河南省财政总收入719.1亿元,增长31.2%;湖北省财政总收入673.49亿,增长42.4%;安徽省财政总收入671.2亿,增长39.8%;湖南省财政总收入614.76亿,增长38.3%;山西省财政总收入 587.58 亿,增长28.7%;江西省财政总收入418.3亿元,增长52.7%,河南省连续多年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断加快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1年全省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投资增速不断加快,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结构呈现新的变化。2011年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10.99亿元,比上

年同期增长30.0%,增速分别比一季度、1-4月、1-5月加快2.1 个、1.0 个和0.2 个百分点。与全国各省市区比较,河南投资总量位居江苏(11831.26 亿元)、山东(10858.94 亿元)、辽宁(7209.52亿元)之后,列全国第4位,投资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5.7%,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列全国第12位,比一季度提高5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定增长

2011年河南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9100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稳居全国第五位,增速居中部地区第一。全省商贸流通业实现地方税收占第三产业地方税收的一半,对全省地方税收贡献率为40%。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突破1000万人,占第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七成以上。 (五)中原城市群发展优势

一个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正在中原大地悄然崛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继“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塘城市群”之后又一个都市圈。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包括开封、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等23个城市,34个县城,374个建制镇,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950万,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35.3%和40.3%。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68亿元,位居中部地区第一位,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89.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470.3元。在中国15个城市群中综合实力名列第7位,位列我国中西部第1位。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六)市场优势

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2010年底常住人口达到9405万人,这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在优势的市场。众多的人口数量,对各类产品的需求量巨大,因此有利于吸引国内外各类企业到河南投资,这对河南扩大开放、吸引外商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河南省围绕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实施了许多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措施,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河南实际的发展路子,但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均水平低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农业政策不完善,农民收入水平偏低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将对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河南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过度侧重工业的优先发展,造成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综合生产力不高,农业大而不强,缺乏竞争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2011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6604.0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194.80元,城镇几乎是农村的3倍。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少373元。河南农民工资性收入偏低,农业收入所占比重偏大,财产性收入较低。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农民增收问题不解决,必然严重影响中原经济区的建设。

(二)资源环境问题日趋沉重

由于急于加快经济的增长,工业结构不合理,明显偏向重工业,重工业的比重不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超过东部12个百分点,而重工业又以传统工业为主。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资源环境压力沉重。2011年,全省地表水为中度污染,18个省辖市中,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最高的是洛阳、郑州、济源,洛阳和焦作也曾分别进入国家环保总局的“十大污染城市”名单。大量“五小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三)区域发展不均衡

目前由于重点发展中原城市群,造成偏远地区投资不足,城乡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城市极化效应显著,县域经济发展缓慢。2011年我国575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河南占了31个,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首位。这些贫困县多数是以农业

为主、工业水平较低的财政穷县,经济发展速度较低,贫困面貌长期没有大的变化。 (四)对外开放度偏低

河南作为全国经济大省之一,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水平较落后,严重制约了中原经济区的建设。1978年以来河南的外贸依存度始终不足7%,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详见表1和图2、图 3、图 4。 (五)企业创新力和活力弱化

河南产品名牌少、成本高、效益差、污染重、技术含量低、市场秩序差、形象欠佳。河南企业缺乏活力,科技投入小、竞争力弱,优势产业不突出,创新能力低。河南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0.5%,列中西部第11位,人均科技活动经费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推动中部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鼓励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有70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发展,就谈不上中原崛起;没有农民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全面的小康。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政府各项工作的首位。因此,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应该继续保持河南农业优势,发展绿色、高产、高效、高质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拉长产业链条,与国际接轨,提高农业素质和劳动生产率,努力把河南建成我国最大最强的农、副、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促进“三化”协调发展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努力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三化”协调,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粮食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 (三)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

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调整城乡结构,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体系。倾力打造以郑州为首的“中原城市群”都市圈,使之成为河南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的一个新的增长极[4]。

(四)重视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建设中原经济区,人才是第一要素,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各类人才。因此,要贯彻落实中央及河南有关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要把重点放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方面。加强基础教育,加快高校改革与民营高校的发展,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与水平,力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责任编辑 张端端] 【相关文献】

[1]王磊.中原经济区,美好就在眼前[N].河南日报,2011-10-18. [2]安民.中原产业群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3]武瑞玲.河南省在中部崛起中的SWOT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4]张合林.从中部地区六省比较看中原崛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