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冯秀军、刘俊贵:谈教师的教育信念

2022-05-08 来源:好走旅游网
程体系的协调发展,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协 调发展,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协调 发展。统筹兼顾本科课程体系和高职课程体系 的建设,统筹兼顾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建设, 待:多放电影早下课。”看过纸条后我的第一 反应是:马上宣布下课? 我读小学的女儿曾有一天好奇地问我在大 学教什么课,我又如实奉告。她大惊:“啊? 是不是就像我们的品德与生活?”我点头称是, 她颇为失落。 如此看来,做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一 件颇不容易的事;面对人们对思政课学科性、 科学性的质疑和轻视,面对学生的逆反和挑战, 统筹兼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 其次,制定好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 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应当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本科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 (包括5门课);另一部分是高职思政课课程 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包括3门课)。同时, 还能做一名真心喜爱思政课的教师,则是一件 尤其不容易的事。但是,如果选择了坚守,就 应该首先问自己:我到底是不是真心喜欢、热 爱这门课?如果不是,何必浪费自己的情感、 智慧,甚至生命?而如果没有对于这门课程发 自内心的热爱和激情,又何来学生的“真心喜爱、 终身受益、毕生难忘”? 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努力为教师备课、课 堂教学和开展教研活动等,搭建一个资源丰富、 使用便捷、能够及时更新的教学服务平台。 再次,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其中包括设立实践 教学专项资金,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 方法、途径和管理评价的标准等。关于思政课 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目前理论界尚有争论, 我曾向朱小蔓教授请教:“什么人适合做 教育?”师说:“对人感兴趣,对人的成长感 兴趣,对教育之于人的成长抱有信心。”那么, 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以便统~思想,使 什么人适合做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以为:对人 感兴趣,对人的成长感兴趣,对人的心灵成长 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感兴趣,对思政课之于人的精神成长抱有信心。 因为,唯有感兴趣、有信心,才有真心喜爱; 而唯有真心喜爱,方能坦然面对质疑和轻视、 冯秀军、刘俊贵:谈教师的教育信念 做一名执著型教师: 如果不是真心喜爱,就会产生浪费 曾有位专业课教师问我教什么课,我认真 奉告本课程全称,这位老师问:思想道德修养 冯秀军,中央财 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副院长,教授,博 士生导师 与法律基础?现在还有这样的课?讲什么?怎 18 中国德謇201 1年镑121a 主题聚焦 逆反和挑战,并心甘情愿为其“衣带渐宽终不 悔”。而课堂也终将因此一念而变,因为,热 结果:三个课堂均有超过l/3的学生举手, 其中一个课堂过半。 情可以点燃热情,思想可以吸引思想。所以, 思政课教师需要一份热爱和信心,以及基于热 接下来,请转变立场的同学谈自己的理由。 最后,我逐个分析前面各方观点。 然后,做第三次调查:理解、认可、赞同、 爱和信心的勇气。这种勇气的试金石或许只需 追问自己是否敢于坦言:我是一名教师,一名 高校思政课教师,一名真心喜爱这门课程的执 著型教师——愿以课堂服务于学生的精神发展 和心灵成长,愿以热爱来避免自己与学生共同 的生命浪费。 支持该教师行为的同学请举手。结果:举手人 数减少,三个课堂均不超10人。 三次调查的结果变化说明了什么? 课后,笔者在教学笔记中记下自己的发现 和思考:第一次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很多大学 生对问题的评价看似明确,实则多人云亦云, 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如果没有研究,就没有真正的教学 他们对诸多社会现象,尤其是复杂的社会现象, 缺乏独立、深入的思考,以及理性、审慎的判 断;第二次调查学生人数从少(无)到多告诉 高校思政课教师一般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 任务。据有教师说:一学期课上下来,或者一 我们:媒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不可低 估的影响力,媒体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 价值判断值得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者深入研究; 第三次调查学生人数又从多到少告诉我们:思 政课教师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可以有所作为, 而且大有可为,同样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的是: 思政课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的价值判 断?有哪些因素在与教师争夺学生的头脑?调 查结果告诉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中, 仍具可塑性,我们仍有机会,且责任重大。 在这个小小的课堂教学调查与研究中,笔 天六节课讲下来,甚至感觉教学由“脑力活儿” 变成了“体力活儿”!精疲力尽地奔波于课堂 之间,哪里还有精力和时间搞研究?因此,顾 了课堂,荒了科研;忙了科研,顾不上课堂, 是很多思政课教师面对的两难选择。 科研与教学到底是什么关系?对立冲突还 是相辅相成?在此想分享一个自己在课堂中的 小故事:一个问题的三次调查。 在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 六章关于“职业道德”问题的课堂上,曾提到 了汶川地震中的“某跑跑事件”,并在三个课 堂上分别做了三次小小的课堂调查与研究,其 过程如下。 者发现了两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第一,媒体 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力;第二,思政课 教师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力。第一个问 题让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敢盲目乐观,第二个问 首先问学生:大家都知道汶川地震中某教 师弃学生而逃的“某跑跑事件”吗?学生均回答 知道。 第一次调查:理解、认可、赞同、支持该 教师行为的同学请举手。 结果:三个课堂举手的学生均不超过5人, 题让作为教师的我们增加自信。因为研究性的 课堂教学,课堂不再流于既定结论的直接灌输, 而是在曲折反复中走向纵深。事实上,结论的 直接灌输就像一朵没有经历绽放过程的花苞而 追求结出硕果一样不可思议。教学不是一马平 川的平面而是多维的立体,不是直接的结论告 其中一个课堂没有一个人举手。 知而是内涵丰富的过程展开。在多维透视中学 接下来,给学生播放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 生学会比较和采摘观点,在过程展开中学生学 栏目中该事件当事人及多位嘉宾之间激烈争论 会分析、辨别和反思。多维度、展开过程使得 的视频。 看毕,做第二次调查:理解、认可、赞同、 支持该教师行为的同学请举手。 中国德育201 1tIE'f1己如 学生受到更丰富的信息刺激,并逼迫他不断思 考以做出反馈。而唯有如此,他们得出的结论, 形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才是属于自己的,这才 19 教学帮我们发现值得研究的真问题,研究则让 教学成为具有智慧含量的教育过程。 做一名思想型教师: 看来,在热闹的教学改革中或许还需要一 份“离群索居”的冷静。不论多媒体教学也好, 案例教学也好,实践教学也好,专题教学也好, 一言堂也好,独角戏也好;课堂上有笑声也好, 如果没有思想折服,课堂或是虚假繁荣 今天的思政课堂正曰益变得繁荣:多媒体 有辩论声也好,有质疑声也好,甚至什么声音 都没有也好,如果是思想的静默的话,这些都 不是评价课堂价值的根本尺度。我们运用多媒 体,但不应沦为“放电影的”,还需警惕它们 传递信息效果的复杂性;我们引用案例,但不 应沦为“讲故事的”,还需提醒自己切忌以叙 课件越做越好看,案例越来越丰富生动,学生 也越来越多地参与课堂和教学……这无疑是思 政课教学的进步和成功,是值得欣喜的。可在 这繁荣之后笔者又时常会杞人忧天:随着我们 的课堂越来越好看、好听、好笑、好玩,会不 会有什么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在兴奋的课堂 状态中流失了?或者被我们以“创新”、“改革” 的名义冠之以“过时”、“传统”的罪名而抛弃了? 无疑,思政课具有实践性、生活性等特征, 思政课要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毕生难忘”的课程,教师就必须贴近学生、贴 近生活、贴近实际,就需要绞尽脑汁、挖空心 代议、喧宾夺主;我们做实践教学,但不应沦 为“搞活动的”,还需尤其关注实践之后学生 的实践反思与感悟。我们也尽可放胆去“一言 堂”、“独角戏”式地讲授理论,如果能说服、 征服学生的心灵,能激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独角戏”又有何妨?我们的教学团队也在不 断地探索课堂的形式,如行走的课堂、经典课堂、 书写课堂、对话课堂、创意课堂,等等。但这 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点燃思想而已。 思政课可以是一门有挑战性的课,也可以 是一门有魅力的课。课堂可以是一场思想的盛 宴,我们来做东,向每一位学子发出思想的邀请 可以是一段旅程,我们来做导游,携天下英才 思、不断创新以保持课堂的魅力。我们不断探 索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各种各 样的教学形式,应该就是本着这样的美好愿望 和良好初衷而来,但事实上,所有的手段都是 服务于目的的,所有的形式都是服务于内容的。 思政课最终的目标必然是大学生思想的折服、 而同游;还可以是一篇美文,我们与学生共同 读之、听之、观之、品之,令唇齿生香,多年 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提升。如果缺失了思想性, 缺失了教学的思想内涵,“好看、好听、好笑、 好玩”的课堂即使保持了一定的“上座率”、“抬 头率”,也无非一场形式大于内容的闹剧而已。 后回味绵长。 【刘俊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财务处处长、 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如此虚假的课堂繁荣,又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呢? 20 中国德言2D1 1年第1己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