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缆截面图及说明
1.本产品按照GB/T11017.2-2002标准进行生产。 2. 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允许的长期最高工作温度,为90℃ 3.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电缆导体允许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50℃。
4. 弯曲半径:电缆安装时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一般为电缆直径的25倍。
二、绝缘厚度计算书及对各系数取值的依据。
由于电缆绝缘层材料的击穿强度随线芯半径的增加而降低,而电缆的电场强度随线芯半径增大而减小,因此采用平均电场强度来确定电缆绝缘层厚度。根据脉冲电压来确定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绝缘厚度采用下列公式:
Δi=BIL*α*β/Gav 式中: Δi --- 绝缘层厚度(mm)
BIL --- 电缆的基本绝缘水平(kV) Gav --- 绝缘层的平均脉冲击穿强度(MV/m)
α---- 绝缘层的冲击电压老化系数(交联聚乙烯取1.2) β---- 绝缘层的温度系数(交联聚乙烯取1.3) 三、电缆电场梯度、电容、电感计算书
电缆电容:
C=2∏ε0ε/㏑(Di/DC)
式中:ε0为真空电介常数,ε0=8.86*10-12法/米;ε为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ε=2.3;DC为电缆屏蔽外径;Di为绝缘层外径。
电缆电感:
L=Li+2㏑(2S/Dc)*10-7 H/m
Li为规则绞合结构线芯内感值;Dc为线芯直径;S为线芯中心轴间距离;
电缆电场计算:
在电压U作用下,单芯电缆绝缘层中最大电场强度Emax位于线芯表面上
Emax=Ec=U/(rc㏑R/ rc)
最小电场强度Emin位于绝缘层外表面上 Emin=U/(R㏑R/ rc)
式中:R为绝缘层外表面屏蔽层半径;rc为电缆线芯屏蔽层半径。 四、短期过载能力曲线,说明全年过载时间为多少不至于影响电缆寿命
温度—电流曲线
1.3YJLW02 64/110kV 短时过负荷曲线过载倍数 K1.251.21.151.11.05190100110120过载温度 ℃130140 五、电缆载流量计算书
(θc-θ0)-nWi( T1/2+T2+ T3+ T4)
I=( )1/2 (A) nR【T1+(1+λ1) T2+(1+λ1+λ2)( T3+ T4)】
式中:θc为电缆允许长期额定工作温度;线芯温度;θ0为周围媒质温度;n为芯数;T1、 T2、 T3、 T4分别为单位长度电缆绝缘层、内衬层、外被层和周围媒质热阻;R为单位长度线芯在θc温度下的电阻。 六、金属护套厚度计算书
金属护套最小厚度 Δs=Δ0+KD(mm)
式中:Δ0=0.6~1.2,k为-常数;计算铝护套时Δ0取0.86,k取0.02, D为护套内径。
七、计算导体温度由20℃ 增加到90℃ ,电缆的末端推力 电缆固定敷设使用时,线芯在周期循环负载下,自身产生膨胀或收缩,其机械强度发生变化,电缆末端推力一般为导体抗拉强度乘以导体截面的结果的20%。
八、电缆导体以及金属套的短路热稳定校验
判断电缆的热稳定性需确定电缆的发热和散热曲线,当电缆是热稳定的,满足下列条件
1)电缆发生热量≤电缆散发热量
2)电缆发生热量随温度的变化率<电缆散发到周围媒质热量随温度的变化率。
计算电缆的发热及散热值,得到了曲线即可判断电缆的热稳定性。
九、缓冲层和阻水结构设计依据
缓冲层和阻水结构设计依据为 GB/T11017标准要求和标准附件透水试验要求。
十、电缆弯曲半径确定依据
电缆弯曲半径确定依据为GB/T11017中弯曲试验用圆柱体直径。 十一、 牵引头和封帽的结构图
牵引头材料为钢制,允许使用最大张力40kN,与金属护套的密封方式为铅封。封帽材料为热缩型材料,与金属护套的密封方式为加热后紧
密密封。
十二、电缆盘结构尺寸
最大电缆盘尺寸(外径*内径*宽度) 3500*2200*22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