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万鹏
贵州省平塘县第二中学 贵州黔南 558300
摘 要:新课程将改变学困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困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应该扭转以往过于重视接受学习的现象,允许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本文侧重于课堂中促进学困生个性发展,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使体育课成为学困生最喜爱参与的一门课程。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困生;个性发展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改革,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借此之机,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困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困生的个性,使学困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1.激发学困生的运动兴趣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来自哪里?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困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困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凭趣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有一个特别顽皮好动的孩子,上课在教室里坐不住,上体育课无集体意识,许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他自尊心特别强,不服输,在同学面前爱表现。所以我积极鼓动其参与课堂的管理,让他负责体育器材配置和回收,转化其活动兴趣,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在说服教育的同时,说明器材管理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老师的重视程度,要胜任这份工作应该在课堂上做其他同学的表率,建立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位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和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把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综合上述因素。我建议教师要在了解学困生的基础上,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困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困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困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其次,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情境教学也是培养学困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初中学困生,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困生心理和生活出发,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困生放开心扉,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困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2.发挥学困生的主体意识
学困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困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师是主导者,组织者,他对整个课堂起调控作用,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达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主体性教学的学困生观是:没有差生而只存在互相差异的学困生。我们关注学困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并非教师依照每个学困生的意愿进行针对其个人的教学,学困生喜欢什么学什么,而是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许多认识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必须把学困生摆在主体位置上,针对差异启发引导,独立探讨,获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把体育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体育教育要生活化,教师在教学的应用中也要转变思想,抛开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从增进学困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特点,仔细研究教法,最大限度的适应学困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展露其个性天赋,鼓励学困生自觉的、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发展是放在整体教学的角度上,以学困生整体发展为导向,以整体活动促进个性发展,并不是偏激地由学困生随意放纵,进行“放羊式”教学。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表现在对学
60 ·2020年11期
困生差异的充分认识上,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理解上,对客体价值的充分发掘上,对教学方法的充分运用上,而不是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的进行自我表现。
3.注重学困生创新能力培养
我认为学困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感受,学困生的评价是最贴切的评价。我们体育教师应从学困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学困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困生的学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困生观,与学困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这样孩子只是在被迫接受,没有独立的见解和个性化的发馈。只有尊重学困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使赢得学困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困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困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如教师讲动作要领,要注意暗示和引导,降低器械的高度,加宽跳高架的距离,翻松沙坑,或将跳高横杆换成橡皮筋等降低或减轻条件反射,一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学困生就能鼓足勇气,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创新。再如800 ~1000米自然地形跑、400~600米耐久跑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困生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口干腹痛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现象。对于那些意志薄弱的学困生有可能会中途退出跑道,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鼓励,锻炼培养学困生果断、机智勇敢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4.培养学困生的组织纪律性
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教学中,要从难从严要求,培养学困生克服客观困难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客观困难情境”对学困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困生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教师也要鼓励学困生与主观困难,与疲劳,小病,不愉快情绪等作斗争,从而培养学困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初中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体育水平在同一年龄阶段和班级,虽然大体是比较接近的,但仍存在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困生的前提下,特别要关心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提高信心,改善健康状况;同时对有运动才能的学困生,也要通过课余训练等方式,提高运动水平,发挥他们的运动才能。一句话,一个好的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困生实际水平和运动项目的情况、特点,在内容难度、动作要求(强度、密度),学困生的心理要求等方面,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妥善安排,努力做到不易不难。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困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把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困生,使学困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生动的主角,帮助学困生树立群体意识,进行热爱集体,关心同伴、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教育,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韩志宏、宋爱芹.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浅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0
[2]雷敏.当前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的着力点[J].甘肃教育2004.4[3]蔺永琴.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6
[4]傅银鹰、肖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应采取的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