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版高考语文新设计一轮复习浙江专版精练:“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配套检测含解析

2021-08-12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配套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20分)

赛里木湖 周涛

应该让思想的水散漫成湖,特别是当你处在人生的秋天。

让溪流聚集起来,让河水交汇起来,让雨水或雪水贮存起来,根据地形自然的状态,造成一个非人工的海子,那就是湖。

湖不是海——它没有那么伟大;湖也不是水库——它要柔和自然得多。

一般来说,它躺在那儿。它使周围变得潮湿了一些,滋润了一些;它使天空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蓝;使近处的山呈黛色,阴坡的松林幽静,使远处的山白发肃然。

一般来说,它躺在那儿。它不像山那样远远地就跑过来迎接你,而是躺在那儿,等着你突然发现它。它喜欢静静地微笑着看你吃惊。

这就是赛里木湖。

一个思想就应该是这样,经过无数条水系的源源不断的补充,经过地貌之下的颅骨加固合拢,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圆或椭圆的、深邃的内陆液体领域。

思想之所以称为思想,就因为它是圆的。从它的任何一点出发,走完全程终点都复合在起点上。 瞧,被称为思想的这个东西有多么深邃,同时又有多么清澈透明!

它深邃到使人不敢轻率地去游泳,仅只挽起裤腿在岸边浅涉一番,就足以使人领略到它的内涵,它强大而令人畏惧的吸力;而它的清澈透明,则让人一望见底却倒吸一口凉气,那见底的明澈里,反射着无数层游动的光影、光环、光斑,造成无法分辨的幻象,使真实与虚幻浑然一体,因而更加捉摸不清。这是那种比浑浊更深奥百倍的明澈!

赛里木湖——多美的名字!

这名字本身就有一种清澈的深邃,有一种高雅的韵味,有一种特殊的蓝,令人心醉。

你是伟大的海洋在撤离时留给伊犁河谷的一滴巨大的泪珠。汪汪的,闪闪的,既像美人腮边泪也像英雄颊上泪,刚健而又妩媚。

你就是我们的海。在亚洲腹地远离海洋的地方,你给了我们一个海的缩影,一个海的模特儿,让我们按照你的面貌在想象中放大去理解。因而,你又是本关于海的初级教科书。

当我们散步在你身边的时候,可以看到成群的水鸟翩飞降落,成为浮动在水面的一片黑点,同时浴着水色和光影。身材修长的马正垂着颈,披着头发,小心翼翼地亲吻你的水面,唯恐不慎弄皱了你的面容。

你与牧人的世界如此和谐。他们爱你,你也爱他们。你从不曾因为他们贫穷而鄙弃他们,相反,你把自己当成他们当中的一员,和他们气味相投。你就是在他们当中找到平静的,你必须平静才能生存下去,而这,只有牧人才能给你。那些城市里的“湖”,你当然知道它们的窘状和自得难解难分,它们是供人娱乐的一池,而你,才是真正的湖。

总是这样,在远离喧闹的地方,思想默默地积蓄、沉淀,变得清澈起来,辽阔起来。

所有的游客和路人,在你的身边赞叹,夸奖,似乎在这片刻,你成了他们的一样东西,而与牧人毫无关系,然后,他们拍拍屁股,驱车远去,你仍留在牧人身边,谁也带不走你。

在众多的游客和路人当中,有人感觉到一丝惭愧吗?面对你,有人照到自己灵魂深处的弱点吗?若有,他可能会想到这些。

赛里木湖,人们是多么肤浅又多么自以为是呀,我愿意代替他们向你道歉,说:“我们对不起你!” 它听也不听。脸上犹自泊着宁静神秘的微笑。

(节选自《伊犁秋天的札记》)

1.“应该让思想的水散漫成湖”,从文章内容看,思想与湖有哪些相似点?(4分) 答:

解析:作答本题前要先通读全文,迅速找到文章讲思想与赛里木湖有相似点的段落,再对其进行概括归纳。当然,找到准确的答题区间只是第一步,学生还需要将两者的相似点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进行概括归纳。

参考答案:融会贯通(由各自领域内的多个支系汇聚而成),自成体系,深邃明晰,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在远离喧闹的地方,默默地积蓄沉淀,清澈辽阔)。

★2.表达技巧鉴赏文中用了哪些对比来突出赛里木湖的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答:

解析: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进行提炼,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特别是对比之后的作用,要答出“突出湖的独立而有尊严”并不是易事。

参考答案:与海对比,写湖的平凡;与水库对比,写湖的柔和自然;与山对比,写湖的内敛安静;与城市里的湖对比,突出赛里木湖的自在独立;游客、路人与湖的关系跟牧人与湖的关系对比,突出湖的独立而有尊严。

★3.表达技巧鉴赏本文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解析:汉语人称分为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除“我,我们,你,你们”的其他主语。这三种人称各有其表达效果。用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用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用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做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认真梳理文章,找出其中人称使用的变化,稍加归纳不难得出使用特点,然后结合人称使用常规特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问:前半部分用第三人称写湖,用第二人称称读者;后半部分用第二人称写湖。第二问: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营造亲切的氛围,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表达对赛里木湖由衷的喜爱与赞叹。

4.探究文章结尾处“我们对不起你!”一句的丰富意蕴。(6分)

答:

解析:该句对作品的部分内容起统摄作用。文学作品的作者很少直接用评论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和情感,通常把它们包蕴在形象之中。解答本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几个人称指向,“我们”是谁,实指意和延伸意是什么;“你”是谁,实指意和延伸意又是什么;“对不起”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按照以上思路,这道题基本就可以解答出来了。

参考答案:游客和路人不能理解赛里木湖的深邃,用喧闹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作者为人们的肤浅和自以为是向赛里木湖道歉;表达了作者对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娱乐消费自然的愧疚、自省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20分)

观 鹳 雀 贾国勇

①若不是窥到了鹳雀眼中闪出的光,说不定你会误认为那是一团蓬蓬松松的芦花。

②正是芦花飞扬的季节,每一棵芦苇的头上都顶着一团硕大的缨穗。风吹来的时候,缨穗就散发出一团团芦绒,漫天里飞舞,落在观鸟岛上似白雪皑皑。那只鹳雀就站在一簇簇的芦花下面。她垂下了长长的翅膀,缩回了细细的长颈,头深深地埋藏在灰色的羽毛中,偷偷地观察着这个世界。如一只浅灰色的球体隐身于同样是浅灰色的芦花中,浑然一体,若不是细心观察怎么看得出不同来?

③这个时候,我正坐在淮阳龙湖国家湿地的游客观鸟椅上,观察着水面上掠过的一只只蜻蜓。在我的身后,有一棵树皮斑驳陆离的老柳树,葱茏的树枝如一把密不透风的遮阳伞,为我掩映着厚厚的树荫。鹳雀就站在我前面的芦苇荡边缘,头上是飞扬的芦花,脚下是遮盖了水面的浮萍。浮萍圆圆的叶儿,厚厚实实,如翡翠般悬在水面上。有凉爽的风吹了过来,浮萍随风漂浮,散开来又聚拢到一起。鹳雀站在那儿犹如入定,任是风掠过水面芦苇摇曳,却岿然不动。是在享受这难得的清静吗?还是在为大自然中许许多多奇妙的秘密而思考?没有人回答我。

④在淮阳县,有“饿死干慌饿不死老等”的俗语。“老等”就是鹳雀的俗名,“干慌”指的则是鹭鸶。这句话的意思是鹳雀以等待见长,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鹭鸶则是慌里慌张地不停地寻食儿,其结果并不见得比鹳雀收获得多。今天我倒是要看看鹳雀能站多长时间,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⑤很长时间了,柳树的树荫已经移去,温热的感觉一点点地袭了上来,直到感受到了炙热烘烤,我才明白应该挪个地方了。那鹳雀却依然动也不动。水色潋滟,波光粼粼,有翠色的鸟儿飞了过来,竟然落在了鹳雀的头上,伸出嘴去不停地为鹳雀梳理着羽毛。鹳雀如没有知觉的木桩,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翠色的鸟儿在她的头上折腾。

⑥又有一群鹭鸶从天而降,落到了鹳雀的不远处。鹳雀头上那只翠色的鸟儿也飞了起来。显然,鹳雀对翠色鸟的骚扰有点儿不耐烦了,轻轻地摆动了一下头。也就是在翠色鸟儿飞起的瞬间,我看到了从鹳雀眼中射出的一丝光,那目光如闪电,似流星,又如利剑出鞘。这时的鹳雀更像是深藏于密林、时刻准备着出击的猛虎,虎身未动,目光早已经杀向猎物。

⑦不愧被称为“干慌”,刚刚落到水面,鹭鸶就开始忙碌起来。大伙儿三三两两散开,如是围猎的猎手,不停地用嘴啄击着水面,似乎要从水下叼出些什么来。结果,失望得很,除了偶尔出现的一条细小可怜的小鱼外,几乎没有见过鹭鸶有大的收获。也正是在鹭鸶的啄击中,一条鲤鱼从鹭鸶围猎的缝隙中钻了出来,径

向站在芦苇荡边缘的鹳雀游去。这条鲤鱼银色的鳞片闪耀着熠熠的光辉。个头也相对大些,估摸着足可以让鹳雀饱餐一顿。相对于湿地的浅水区,深深的芦苇荡可以阻止鹭鸶的围猎,对这条受惊吓的鲤鱼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急于逃命,这条鲤鱼根本没有顾及芦苇荡边还站着一只鹳雀。或许 ,鹳雀隐藏得太深了,在鲤鱼的视线内,那也不过是一团灰色的芦花……

⑧当那条鲤鱼刚刚游到鹳雀脚下时,她突然伸出了尖利的喙,一下子就刺入水中。速度之快,若雷鸣电闪,尖喙入水出水也就是瞬间的工夫。待我惊讶地站起身来准备细细地看时,鹳雀已经叼着那条鱼扑闪着翅膀离开了芦苇荡……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17日,有删改)

5.作品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解析:分析语段作用,要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从内容、结构等角度依次作答。第②段对鹳雀进行了具体描写,写出了其特点,结构上承上启下。

参考答案:内容上,具体描写鹳雀所处的季节和环境以及鹳雀的外貌、动作等,突出表现了鹳雀与芦花浑然一体的特点;结构上,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写翠色鸟在鹳雀头上落脚和鹳雀伺机捕食做铺垫。

6.作品第⑤段画波浪线的语句说“柳树的树荫已经移去,温热的感觉一点点地袭了上来,直到感受到了炙热烘烤,我才明白应该挪个地方了”,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解析:重要语句的作用要结合其在文中的位置,从内容、结构等角度依次作答。分析内容作用时要紧扣语句中的关键词以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树荫已经移去,突出时间之长,鹳雀等待的耐心;从“我”的角度而言,也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参考答案:①与上文第③段的描写呼应。②表现时间过去很久,而“那鹳雀却依然动也不动”,突出鹳雀等待的耐心非同寻常。③借描写景物和自己的心理感受表现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

★7.语言特色鉴赏请赏析作品第⑥段中的画横线语句的表达特色。(5分)

答:

解析:分析语言表达特色要紧扣语段的关键词语,从修辞、语言、句式等角度依次回答,回答时要围绕陈述对象和文章情感主旨,如“如闪电、似流星,又如利剑出鞘”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鹳雀目光的敏锐、犀利。

参考答案:①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如闪电,似流星,又如利剑出鞘”形象地再现了鹳雀目光的敏锐、犀利。②整散句结合。语言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

8.文中具体描写观鹳雀捕食的经过,蕴含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结合文本探究。(6分) 答:

解析:分析文章主旨要根据散文中的描写对象,紧扣文本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语句,勾画关键词语,

整合重要信息作答。由鹳雀等待猎物具有隐蔽性,可见其善于利用环境的生存智慧;由鹳雀长时间的等待,可见要耐得住寂寞;由鹳雀获取猎物,可见要善于抓住机会;由鹭鸶的慌里慌张和鹳雀对比,可见要踏实稳重,有目标,找准时机,不可盲目行动。

参考答案:①写鹳雀垂下翅膀,缩回长颈,隐身于浅灰色的芦花中,等待猎物,非常具有隐蔽性,表现了鹳雀善于利用环境的生存智慧;②写鹳雀长时间的等待,能忍受翠色鸟的折腾,终有收获,说明一个人要想成功,要学会等待机会,耐得住寂寞,更要禁受住外物的骚扰;③描写鹳雀见到鲤鱼刚到脚下时,就迅速尖喙入水,成功获取猎物,启示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④描写鹭鸶慌里慌张地不停地寻食儿,结果收获寥寥,与鹳雀形成鲜明对比,表明做好一件事,要踏实稳重,有目标,找准时机,不可盲目行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