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霸凌现状调查与对策
这个\"不平静\"的五月,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屡被报道,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对于校园欺凌你了解吗?面对校园欺凌,该如何应对,采取哪些措施?
1事件一
4月23日13时40分左右,陇西县渭河初级中学5名学生因琐事在校外一巷道内,对同校学生张某进行殴打,张某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事件二
5月29日上午,某师范学院大二女生在微博发帖称,长期遭受来自室友李某的“校园暴力”。
其称,同住期间,最初“关系亲密”,同吃同住,但时间一久,李某不仅她给起“潘金莲”的侮辱性绰号,还公开扬言要对谈施行“暴力”。
在学校表态“调查此事”约一个小时后,当事人却发布微博否认自己遭受校园霸凌。“说是舍友之间的打打闹闹,玩笑可能开过了头。”
3事件三
之前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开始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流传。
撰文者自称是北京中关村二小四年级某10岁男孩的妈妈。据她说,11月某日,孩子在学校被两名同班同学欺凌,同学将有厕纸、尿液的垃圾筐扣到孩子头上并嘲笑。
事发后,孩子哭着自我清理,却未向老师报告;回到家说起此事时“抖成一团”“嚎啕大哭”,并出现失眠、厌食、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后被医生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文中指出,孩子从三年级开始就被同学“骂侮辱性外号”。
这位母亲还写道,她向学校及海淀区教委反映此事,恶作剧的两个孩子供认不讳。但一名对方家长觉得“就是孩子淘气”,拒绝道歉。
老师定性此事为“就是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并让她放弃“处理惩戒施暴的孩子、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等四点诉求。
这位母亲还表示,在与校领导、班主任等老师的面谈中,一位校领导对其“态度粗暴”,认为“孩子在学校受伤就该学校管,家长不可以有意见”。
“我们明明是受害者,只要求学校处理和道歉,为什么要被如此对待?”她说。
4校园欺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校园欺凌事件一直都有,而且近年校园欺凌呈上升趋势。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2017年5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小学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小学生受欺凌的发生率为25.80%。
2016年,一项针对全国29个县104825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校园欺凌的发
生率为33.36%,其中经常遭受欺凌的比例为4.70%,偶尔遭受欺凌的比例为28.66%。
2016年另外一项针对四川、河北两省13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17841名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为16.03%。
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中经常遭受欺凌的比例为6.10%,偶尔遭受欺凌的比例为32.50%。
2017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教育蓝皮书》对北京市12所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学生欺凌现象展开调查,调研显示:
46.20%的学生有被故意冲撞的经历,有6.10%的学生几乎每天都遭受身体欺凌;40.70%的学生有被叫难听绰号的经历,有11.60%的学生几乎每天都遭受语言欺凌;18.60%的学生有被同学联合起来孤立的经历,有2.70%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在经历这种关系欺凌。
我们对“欺凌”的认识不够,忽视了“欺凌”是心灵的创伤,而通常是只有面对“自杀”等极端和严重事件之后才会认为“欺凌”发生了。
总结起来我们片面的认识概括如下:
在某事件中,学校认为是“过分的玩笑”另一事件中,民警认为是“一般的打闹”同一个事件中,欺凌者认为是“推推搡搡闹着玩”还不习惯从被欺凌孩子的精神痛苦角度看待其遭受的心理创伤
而九部委文件指出的学生欺凌,恰是这些尚未构成暴力(没有出现打伤、打残)的“过
分的玩笑”。
5欺凌的定义
目前的基本定义:在学校学生之间发生的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进行侮辱性身心攻击,并通过重复实施或传播,使受欺凌的学生收到身心伤害的事件。
用容易理解的通俗表达,即为:“以强凌弱、身心攻击、重复凌辱、遭受痛苦”。
(1)欺凌是以强凌弱
欺凌,是强势的一方(通常是两人以上)欺凌弱势的一方欺凌者可用任意方式欺凌对方被欺凌者无法换手、无法还击--客观视角
(2)被欺凌者受到身心伤害
欺凌者在欺凌过程中感到一种“快乐”和“享受”被欺凌者则受到身体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屈辱这两种精神上的感受是欺凌的本质特征之一--客观视角
(3)欺凌会反复实施
欺凌,会重复出现、长期实施被欺凌者会有一种“暗无天日,永无尽头”的感受--客观视角
(4)被欺凌者遭受身心痛苦
打击带来的身体疼痛凌辱带来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造成的伤害大于身体的伤害(欺凌的长远危害性)--主观视角
6对策建议:完善三级工作体系
(一)预防体系:创建友善班级
提高欺凌的认知水平设置预防欺凌专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公开讨论
(二)应对体系:
建立报告与举报渠道应急预案,及时制止,避免事情扩大强制通报
(三)善后体系:
心理辅导室跟踪指导
(四)矫正问题学生:“以教代刑”的教育措施,即以合理的教育替代刑事处罚,绝不能一放了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