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20102010年 3月StudiesinDialecticsofNature・科学哲学・ 文章编号:1000-8934(2010)03-0050-05
技术与自由
———论马尔库塞的技术审美化思想
陈 俊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 武汉430062)
摘要:技术时代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尔库塞技术哲学思索的中心问题。马尔库塞指出,技术时代的美学通过将审美艺术内在化和俗化已全然丧失其批判性和超越性的维度,从而成为压抑人的自由,为不合理社会辩护的工具。他的技术美学所要探讨的不是人们的审美技巧,而是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存方式。他把“审美”作为人的一种本真性的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这旨在强调:人类必须用一种新的审美感知方式取代技术性的感知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自然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也就是说,人类要培养一种“新感性”,使压抑人的技术艺术化。关键词:马尔库塞;技术理性;审美艺术;人的自由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志码:A
技术时代人的自由解放是马尔库塞技术哲学思索的中心问题。在马尔库塞看来,生活在技术时代的人之所以不自由的根源在于理性对人的感性的全面控制和奴役。建立一个摈弃技术理性全面统治的自由社会,就必须恢复人的感性存在,也就是说,必须使人的生存审美化。他把审美作为人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旨在强调:人类必须用一种新的审美感知方式取代技术性的感知方式来“认识”和“对待”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也就是说,人类要培养一种“新感性”,使技术艺术化。马尔库塞的技术美学就是试图用技术审美化来对抗技术理性对人的无处不在的侵蚀和控制。
1 抚慰和逃避:技术时代艺术的功能
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马尔库塞揭示了技术时代人的异化的根源在于技术理性对人的感性本能的压抑。这种压抑虽然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合理的”,但它却是以牺牲人的自由生存为代价的合理性。因为,它是以迫使人的本能接受管制为前提的。人们并不是过自己真实的生活,而只是在履行某种事先确立的功能。于是,马尔库塞呼唤一种感性本能的彻底解放。这种解放意味着人应当废除那种压抑性的技术、文化和意识形态,依照自己的生命本能来生活。因此,一个非压抑性的自由社会必
须建立在新的本能需要之上,必须塑造具有新感性的人,即审美的人。但是,马尔库塞并没有把人的自由解放建立在传统理性主义美学的基础上。因为理性主义美学将审美艺术内在化,从而使得审美艺术丧失其批判性的维度,成为压抑人性,为不合理社会辩护的工具。
在马尔库塞看来,传统的理性主义美学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肯定文化”,传统艺术则是一种抚慰和逃避的艺术,它根本上是执行着一种伪饰现存不合理社会的功能。所谓肯定文化“其根本特性就是认可普遍性的义务,认可必须无条件肯定的永恒美好和更有价值的世界:这个世界在根本上不同于日常为生存而斗争的实然世界,然而又可以在不改变任何实际情形的条件下,由每个个体的‘内心’着手而
〔1〕得以实现”。肯定文化也将人的自由解放作为自
身的最终目标,但它将人的自由悬设在一个超验的彼岸世界中。传统美学对完美的彼岸世界的悬设,必将导致这样的结果,即用一种虚幻的绝对自由隐匿现实社会的普遍的不自由。因为现实社会是一个不完美、不真实的表象世界,而真正的完美的世界则是处于表象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这样的完美世界只可能出现于人的审美世界之中。艺术为人类展现了一幅超越一切感性经验的纯粹的真理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全然没有人的感性幸福的地位,它只为纯洁的人性、崇高的道德、完美的灵魂准备了位置,如
收稿日期:2009-10-21
作者简介:陈俊(1976-),湖北孝感人,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湖北大学哲学学院讲师,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哲学。
5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技术与自由
果人还可以获得某种“幸福”的话,那也是一种在超脱了所有尘世中的不纯洁的感性欲望,从而升华到一个纯粹世界之后的一种精神的快慰。对于尘世的不幸,对于人的自然感性的压抑将在灵魂的升华中得到“补偿”。于是,传统美学的理想主义便作为精神世界升离于现实社会语境之外。
因此,传统理想主义的审美世界与其说是一个完美的真理世界,倒不如说它是一个“高贵的精神世界”。这个高贵世界的出现,并不需要推翻现实的物质生活秩序,只要借助个体灵魂的活动就行了。人性成为一种内在的状态,自由、善行和美皆成为精神的性质。这种内在状态,必定成为不会与给定秩序发生冲突的行为的源泉。于是,艺术就不属于那个把人性的真理理解为战斗呐喊的人,而是属于那个在他身上,文化已成为恰如其分的行为举止的人,这个人即使在日常琐细的凡事中,也表现出和谐和深沉。文化通过渗入既存的东西之中而使它具有尊严,而不是用新的东西取代它。因而,艺术即使在个体没有摆脱他实际上的卑微处境的条件下,也能让他欢呼雀跃。艺术谈论着“人”的尊严,但从不关心对人类来说更加具体的尊严地位,艺术的美在根本上是一种内在的美,它只有从内部才能触及外部世
〔2〕
界。“艺术的王国在根本上是灵魂的王国”。因此,传统美学将人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内化到精神世界之中,它只会导致现实社会中不自由的人对不合理社会的默认而逃避现实,它将无法承担起激发人的革命意志的功能。这样一种理想主义的艺术用内在的精神代替了行动的自由。这样的艺术与其说是关注“人”的幸福,不如说是对人的现实的不幸的默认。因为它在人的自由行动之前,就已经先行地设定了自由思想的存在;在实际公正之前,就已经先行设定了崇高道德的存在;在人的社会生活存在之前,就已经设定了人的内心生活的存在,最终它便“远离无法忍受的现实而保持了自身的完满和不被玷污”〔3〕
。传统艺术成为真善美和幸福的避难所,而且是不能付诸实践的、缺乏批判精神的避难所。
马尔库塞对作为“肯定文化”的传统理性主义美学的批判的要义并不在于批判艺术的“超越性”,并不在于否弃艺术为人类所展现的自由幸福的理念王国,他真正要批判的是把这种“超越性”内在化,从而使得艺术所悬设的理念王国成为完全脱离于现实世界的一个孤立的王国。马尔库塞之所以倚重“美学”就在于要在其中挖掘出一种不同于“肯定性思维”的批判精神。但在全面技术化的时代,整个社会通过技术的合理性将包括艺术在内的所有文化都整合进一个单维的结构之中,从而使得审美艺术丧失其批
判精神。与实证主义哲学一样,传统理性主义美学同样执行着对现实伪饰的功能,从而也都同样蕴含着一种统治的逻辑。这种统治一方面表现为通过灵魂的升华而获得永恒的幸福,另一方面则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漠视而丧失了批判的维度。审美作为一种纯粹的内在状态同现有秩序达到一种和解。“通过
〔4〕
展示现存的美,艺术平和了反叛的欲望”。人能在艺术为其展示的幻想世界中获得自由,尽管实际的生活全然不是这样。由此,一种肯定性的美学规范以抽象的内在和谐取消了社会矛盾的敌对性。因此,传统艺术就成为一种慰籍人的破损的心灵和逃避不幸的现实的肯定性文化,人要想在压抑性社会中获得自由,必须彻底摧毁这种肯定性美学,而恢复美学的感性性质,因为人的自由根本上只有在以感性为基础的美学中才能期许。
2 艺术的俗化:技术时代的艺术特征
与艺术的“内在化”使其丧失了批判功能一样,在技术社会中的“艺术的俗化”同样使艺术丧失了其革命的本性。一切都屈从于技术的合理性是技术时代的本质特征。技术及其规范不仅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而且还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认知和选择的范围。也就是说,在技术理性的支配下,人能知觉到的只能是技术提供给他的东西,技术之外的一切要么根本不可能进入人的视野,要么即使是认识到了也只能被当作某种“形而上学的幽灵”而遭到拒斥。由于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的人只专注于物质世界,所以只要物质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人们也就会放弃反抗的意愿,从而成为既定制度驯服的工具。作为自由象征的审美艺术通过这种“俗化”进而成为技术社会这部大机器的一部分。
与传统社会的暴力统治不同,技术社会对人的统治的新颖之处就是通过消除“高层文化”中对立的、异已的和超越的因素,来消除文化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对立。这种消除并不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和拒斥各种“文化价值”,而是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复制,也就是使“高层文化”俗化,从而把它们全部纳入已确立的社会秩序之中。“高层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双向度”的文化。“双向度”就是假定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对抗,以便主体能够在一个并不存在的艺术世界中自由地感受到某种可能性,而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这种可能性又是能够得以实现。因此,“双向度”就是艺术的批判维度。作为“双向度”文化的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异化现实的异化”。说它是“异化的异化”是因为艺术维系和保护着现实社会
5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6卷 第3期
中的各种矛盾和可能性。因此,艺术的对现存社会在这种艺术的普及中,异化的人在精神上得到了“陶的异化是其拥有真理的标志。冶”,身心上得到了放松,在“艺术欣赏”中得到“升
为了造成这种“异化”的形象,艺术必须要拥有华”。他们全然忘却了现实的不幸。艺术的民主化,自己的仪式和风格,它们的出现要求节日似的准备,虽然使其获得了再生,人民也因此而获得了更多的它们必须中断并超越日常的琐碎经验。歌剧中夸张“教益”,但这种“教益”只是再生产出了更多的“顺
民”。它们完全被剥夺了曾是其真理向度的对抗性且昂贵的服饰、诗歌中使人晦涩难懂的语言、艺术作
力量和疏远现实的特征。品中的那些怪异的造型等都在于显示自己与日常经
验的绝裂。为了使自己拥有与异化现实的不同风艺术的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现实主义的文艺作格,艺术必须在自身中置于一种“疏远化的效果”。品把人对内心的反思带向对“机器与速度”的狂热崇也就是说“,要使人认识到当代世界隐藏在意识形态拜中。艺术与工业的结合,对机器、速度、巨人的狂
热崇拜产生了一种气势恢弘的“巨型主义”视觉艺和物质面纱背后的真面目,认识到它是怎样发生变
化的”,审美艺术“就必须打破观众与舞台事件的同术。这主要表现在建筑上,仿佛在大地上耸立起一
栋栋摩天大楼或者一座座巨型水坝就可以挽救现实一,所需要的并不是移情作用的感受性,而是间距和
〔5〕
反思”。“疏远化的效果”是产生那种使世界的本社会中失落的自由与道德的合法性。而这其实是以来面目能够得以认识的分离。但是艺术的俗化使得技术的合理性掩饰了社会在道德深处的不合理性。艺术很容易被市场吞没和变形,从而丧失其否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是萌生幻想艺术的土壤,真力量。它只能起到抚慰和麻痹人的情感的作用,它正的艺术中包含了人对自由生存的关照。因此,艺只是疲惫的现代人的娱乐的工具,而不能激发起人术既保存了这种自由,同时又呼唤着这种自由。现们反思现实的批判意识。因此,为了充分展示出自实主义文艺作品把理想与现实同化起来,实际上是身批判性的维度,艺术必须放弃掉它们直接的吁求,取消了文艺作品存在的根据。从视觉艺术把飞机、放弃掉它们所表现的粗糙的直接性。因为,这些直汽车、工厂和城市规划等同于艺术上看,我们可以看接和粗糙的东西总是乞灵于技术和商业那个习以为到真正的艺术正在消亡。因为,只有类似“宣传的艺常的世界。术”,即对现实社会歌功颂德的现实主义艺术才被认
艺术正是通过自己特有的风格,通过“疏远化效可和鼓励,因为它是社会总体动员的一种有效手段。果”,不断地表达着对不合理现实的反抗,同时又向艺术并不是社会团结的粘合剂,也不是不幸社会中人们展现出一幅真实世界的图景。但是不断发展的人的精神避难所,艺术的本质在于要展现一个新的技术现实却在暗中破坏了艺术异化的形式,不断地世界,激发起人们的革命意识,引领不幸中的人们走使艺术的“风格”失去其合法性。这一切是怎么发生向幸福的真实世界。因而,艺术具有革命的功能。的呢?在马尔库塞看来,技术社会正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得“高层文化”成为每个人都可以触手可及的3 技术的艺术化:走向自由的审美世界“商品”而消除了高层文化中的批判性因素。技术社会通过机械化的复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把艺术、宗作为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思想家,马尔库教、文化、哲学等同商业和谐地、天衣无缝地混合在塞始终认为技术时代人的不自由的根源在于传统理一起,并赋予它们一个合法的存在形式———商品形性主义的思维方式所致。本来,马尔库塞认为在理式。因此,发自心灵的音乐可以是充当推销的背景性思维的源头处,理性中是蕴含着否定性维度的。音乐。作为商品的交换价值的最内在的特征就在于但是当理性演变为技术理性,理性本身就完全丧失它是由抽去了人的具体劳动的人类一般的无差别的了其批判性的内涵。在一个技术理性统治下的单维抽象劳动所决定的。这种抽象的交换价值只具有社会,人们仅仅以事物在现存技术社会中所给予、造“量”的差别,而没有“质”的不同。因此,作为对现实就和使用的形式及功用去感知事物,仅仅在技术效的否定性因素而存在的高层文化失去了与商品文化率的视角下审视一切价值,并且,他们只感知到由现的“质”的不同,它被整合进技术社会的既定价值体存社会规定和限定在现存社会内的变化了的可能系,成为对既定社会进行粉饰和心理分析的知识而性。因此,现存社会就不只是在理性概念和技术效得以传播。现如今,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时常被作用中再现出来,而且还在人们的感觉中再现出来。为劳动的背景音乐而执行着消除身心疲劳的功能,也就是说,生存于异化社会中的人的感觉已被全面只要扭开电视机或其他什么音响设备,只要步入现纳入到整个社会现存的技术理性思维定势之中。因代化剧院,你就可以随时获得“优雅的艺术享受”。此,人的自我拯救的途径就是变革理性对感性的统5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技术与自由
治的现实,也就是说,只有在审美艺术中才能真正地解放不幸中的人。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一个自由的审美世界怎样才能在现实中实现出来呢?马尔库塞指出,自由的审美世界必须由一种政治实践去实现。他要求有“一种触及人的深层心理结构的抑制和满足之根源的政治实践,一种有步骤地脱离和拒绝权势集团的政治实践,以便按照新的原则来评价社会准则”。“这种实践必然破除了看、听、感觉和理解事物的惯常方式,使有机体变得善于接受一个非攻击性的、没
〔6〕
有剥削和压抑的世界的潜在形式”。因此,这种政治实践的主要内容就是重建新感性,也就是使技术艺术化。正是这种新感性使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获得了解放,从而开启了一个不同于压抑性的技术社会的自由社会。
新感性意味着“生命本能对攻击性和罪恶的超升,它将在社会的范围内,孕育出充满生命的需求,以消除不公正和苦难,它将构织生活标准向更高水〔7〕
平的进化”。新感性反对压抑性的技术理性的禁令,召唤想象的感性力量。新感性作为一种革命力量登上人类解放的历史舞台,表明了革命的深度(即不应将革命建立在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革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人的心理和文化的层面上)和与压抑连续性决裂的深度。如今,发达技术社会的“一体化”迫使它的所有成员接受同一种“感知中介”,使活生生的感性个体屈从于单一的普遍技术经验世界。因此,与这样一个压抑性社会的决裂,也将是与屈从这个技术世界的感性的决裂。新感性因而成为一种实践的力量,它使自由的观念去掉了升华的成分而又不失其超越和否定的维度。“感觉不仅仅是在认识论上建构现实的基础,而且也是为了解放的利益
〔8〕
而对现实加以改造和颠覆的基础”。
新感性的否定性和超越性最集中的体现就在于其感知方式上,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新感性作为审美之维的解放功能就被突出地展示出来了。“否定性”要求个体否弃技术理性、道德良心、本能结构中的一切异已的因素,要求与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决裂,从而使人的本质和存在达到同一性。“超越性”则要求个体在现存社会中超出现实给定的领域,超越现存社会的被扭曲的人与人之间的价值交换关系。否定性和超越性使个体具有艺术的、审美的思维方式,能够打破一体化社会中的异已性质的经验,粉碎既定社会关系的物化了的现实性。否定性和超越性正是审美艺术的本质特性。因此,在马尔库塞看来,艺术就是另一种生活,另一种现实,是与现存社会相对立的具有否定性和越超性的另一维度,它控诉陈旧的阻挡历史发展的社会生活,呼唤解放的审美意象,否定非人的技术合理性,从而超越了这一技术的规定性,保护了人的灵性和爱欲的自由。
新感性要求用新的感性方式去看、去听和去感所出现的新事物,要求将奴役人的技术艺术化。但是,在一个技术理性统治下的单维社会,人的感性却变得相当愚钝。人们仅仅以事物在现存技术社会中所给予、造就和使用的形式及功用去感知事物,仅仅在技术效率的视角下审视一切价值,并且,他们只感知到由现存社会规定和限定在现存社会内的变化了的可能性。因此,现存社会就不只是在理性概念和技术效用中再现出来,而且还在人们的感觉中再现出来。也就是说,生存于异化社会中的人的感觉已被全面纳入到整个社会现存的技术理性思维定势之中。因此,马尔库塞强调说“:个人的感觉的解放是
〔9〕
普遍解放的起点,甚至是基础”。重建新感性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现存社会的一切因素,而是要用新的感知方式去重新审视和把握现存社会,让现存社会在新的维度上展现出其自由的属性。“解放的意识,将高扬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使它们在保护生命和造福生命中去自由地发现并实现人和事物的可能性;并且,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充分调动起形式和质料的潜能。这样,技术就会成为艺术,而艺术就会去塑造现实,也就是说,在想象与理性、高级能力与低级能力、诗歌与科学思维之间的对立,将会消除。于是,一种崭新的现实原则就诞生了,在这个原则下,一种崭新的感性将同一种反升华的科学理智,在
〔10〕
以‘美的尺度’造物中结合在一起”。技术一旦具有艺术的特质,便会将主观的感性转化为客观的形式,即转变为现实。这种现实将超出单维社会的价值罗网,退出技术理性的思维定势,进入另一个生存之维。
马尔库塞十分重视“想象、回忆”等艺术形式在重建新感性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的感官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就想象力本身看,它依赖于提供经验材料的感觉,正是由感觉提供的这些经验材料,想象才可能把曾是构成感觉材料和感官对象的关系加以转化,而创造出想象的自由王国。想象力沟通着感性和理性。当它成为实践东西后,就具有某种“生产性”了,就成为综合感性材料的工具,而不是象理性主义所认为的那样,将之斥之为虚幻的东西加以摈弃。这意味着,想象力在现实的重构中成为一股指导力量。这种对现实的重构需要借助于摆脱了理性思维定势的科学和技术,进而,让这些科学技术自由地为想象力的解放服务。这样,对世界的合理改造就会导致一个基于新维度之上的审美王国。这样
5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26卷 第3期
一个审美王国将会包容和结合人的潜能、欲望、进而让这些潜能和欲望表现为自然的客观决定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让由自然表现出来的因果性与由自由表现出来的因果性达到同一。在这样的新的社会环境中,人所拥有的非攻击性的爱欲和感受的潜能,将与自由意识和谐共处,共同致力于自然与人类的和平共处。由此,自然将改变它的被控制、被剥削的地位,人也将改变它的攻击性,整个社会也将成为一件艺术品,
“回忆”同样也起作重构现实的作用。回忆并不是单纯地对充满幻想、天真和原始的东西的记忆,也不是对所谓“黄金时代”的追忆。虽然从表面上看,回忆的确具有虚幻的特征,但回忆作为一种认识,毋宁说也是一种综合,一种超越。它把在歪曲的人性和扭曲的自然中所能发现的那些支离破碎的东西重新组合在一起。这种回忆出来的素材,就成为想象的领域,它在艺术被压抑的社会中得到确认,它以一种“诗的真理”的形式出现。虽然它是“内在的观念”,但它是作为现实社会的一个“尺度”而被给予的。在这个尺度下,直接给予的事物就显示出它的不合理。在这个意义上讲“回忆”,同样具有革命的潜能。
因此,不论是“想象”还是“回忆”,它们都是“自由”的象征。马尔库塞把自由理解为历史的和经验的超越,理解为社会变革的一种力量,理解为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必定要超越它的直接性的形式。自由并不在于使人具有多大的力量(借助于技术征服自然的力量),也不是通往天堂的工具,而毋宁说是使人具有超越性精神的力量。自由作为这样的力量,是
植根于人类的原初冲动中的,它是维护他们的生命本能的根本需要。自由所需的前提条件就在于一种感性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既体验到“给予”,也体验到能使生命得以改善的事物的“隐藏的”性质。总之,作为自由象征的“想象”“、回忆”根植于人类的感性之中。人的感性不光是“接收”被给予它的东西,而且也并不把对给予的东西的改造委托给“高级形态”的理性。相反,在实践中,它们能够靠自己发现崭新的事物的可能性和能力、形式和属性,并能够促进和引导这些可能性、能力的实现。感性的解放将获得现在尚未存在的自由,即达到生命本能的感性需求所追寻的目标———爱欲的解放。
总之,通过重建新感性,通过创造一种新的审美的感知方式,通过使技术艺术化,人们可以将感性与理性,自由与必然、人与自然以及技术与自由沟通起来并且融合在一个新的自由国度里。这正是马尔库塞期望通过审美革命所建构的理想王国,即一个自由的审美王国。
参考文献
〔1〕〔2〕〔7〕〔8〕〔9〕〔10〕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1李小兵译,北
京:三联书店,1989.8,15,106,142,143,107.
〔3〕马尔库塞.理性与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M]1
程志民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29.
〔4〕HerbertMarcuse:Negations:EssaysinCriticalTheory
[M].Boston:BeaconPress,196811211
〔5〕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1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2006.62.
〔6〕HerbertMarcuse:AnEssayonLiberation[M].Boston:
BeaconPress,1969161
AnInterpretionofMarcuse’sReflectingonAestheticsofTechnology
ChenJun
(PhilosophyDepartmentHubeiUniversity,HubeiWuhan430062,China)
Abstract:Man’freedomintheeraoftechnologyarebecomingthefocusofMarcuse’sphilosophyoftechnology1Theaestheticsintheeraoftech2
nologyhaslosingit’sspiritofcriticismandtranscendencebyinternetizingandvulgarizatingaestheticarts,andbecomingthetoolofdeprivingMan’sfreedomanddetatingnon2rationalsociety1Asaresult,Marcuse’saestheticsoftechnologyreflectnottheaestheticskill,butMan’srealmandwayofliving1HewanttoexpresstheideathatManmustunderstandandtreattheworld,inwhichwelive,inanewaestheticpercetionthatdifferentfromthetechnologicalreason,throughhisaestheticsofontology1Inotherwords,Manmusthaveanewsensibityandaesthetictrendoftechnology1
Keywords:Marcuse;technologicalreason;aestheticarts;man’sfreedom;
(本文责任编辑 张明国)
54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