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总结
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下水地下水的功能:(1).宝贵的自然资源(2).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3).灾害因子 (4).活跃的地质营力(5).地球内部信息载体
2.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3.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4.自然界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6.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7.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研究意义不同:P11水文循环对于保障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地质循环,有助于分析地壳浅表和深部各种地质作用,对于寻找矿产资源、预测大尺度环境变化和深部地质灾害等,均有重大意义。
1.岩石空隙: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
地下水的分步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空隙分为:孔隙、裂隙、溶穴。 Vn2.孔隙度: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比例。n100%V孔隙度的影响因素有:分选程度、颗粒排列、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
3.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中存在的各种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岩石裂隙
第 1 页 共 3 页
按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4.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会形成的空洞。溶蚀裂隙分为:溶孔、溶隙、溶洞等 三者对比:
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连通良好。分布均匀,在不同方向上孔隙大小、多少都较接近,赋存在空袭中的地下水分布和流动较均匀
裂隙:宽窄不等、长度有限,往往具有一定方向性。较孔隙连通性差。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相互联系性较差,流动和分布较不均匀。
溶穴:大小悬殊,且分布不均,决定其中的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 5.含水介质(介质场)由各类空隙所构成的岩石称为含水介质。6.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性质:结合水具有固态和液态水的双重性质;即自身重力作用下不能运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移动(运
动)及变形。
7.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8.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与水储存有关的岩石性质:容水度、含水量、持水度、渗透性 9.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10.含水量:反映岩石样实际保留水分的状况,包括:
(1).重量含水量:岩石空隙中所含水分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比值(2).体积含水量:含水体积与包括空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3).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11.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12.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的比值。 13.给水度: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来的水体 积。
影响因素:岩性,地下水位初始埋深,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有关,土层结构
第 2 页 共 3 页
14.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 量。
15.有效应力:实际作用于砂层骨架上的应力。
16.简述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颗粒排列情况、分选程度、颗粒形状及胶结程度。
排列方式愈规则、分选性愈好、颗粒形状愈不规则、胶结充填愈差时,孔隙度愈大;反之,排列方
式愈不规则、分选性愈差、颗粒形状愈规则、胶结充填愈好时,孔隙度愈小。
1.地下水面(水位):地下一定深度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形成一个自由水面,以海拔高度 表示称之地下水位。
2.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
特点:①岩石空隙未被水充满;②是固、液、气三相介质并存介质。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毛细水(各种)、重力水、气态水水分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