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卷第4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1.43 No.4 2010年8月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Aug.2010 清代柳永词传播态势的定量分析 ——兼论柳永的“名词” 邓 建 (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摘要:清代是柳永词传播的繁荣与回归期。对清代主要词籍著录柳永词情况的定量分析显示,此期著录 柳永词之词籍在数量、种类、信息载量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但词籍彼此之间趣味迥异,呈现向南宋雅化词学 思想的回归。回归之中又有新变,词谱、词话著录柳永词的火爆情状与大量“名词”的诞生,说明世人对柳永 词艺术成就的认同程度正在进一步提高。柳永词中可称“名词”者17首,成就“名词”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清代;柳永词;传播;定量分析;“名词” 中图分类号:1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79(2010)o4—0061—06 A Quantitative Study of.the Spread of Liu Yong’S Ci Poems in the Qing Dynasty Concurrently Discussing Liu Yong’s“Famous Ci Poems” DENG Jian (School of Literature,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88,China) Abstract:It is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hat Liu Yong’S Ci poems come to the stage of prevalence and reviva1.A quantitative study of Ci Collections,through which Liu Yong’S Ci poems are mainly spread,indicates that the Qing Dynasty is the best time for the spread of Liu’S poems with regard to the number and the variety of Ci Collections,and the information carried in these collections.On the other hand,different collections variegate in their interests,which takes on a look of reviving back to the school of elegance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Besides,there is a new trend revealed in this reviva1.In a word,the flourished collections of commenting on Liu’S Ci poems and the frequent use of new terminologies in these books account for the more identification of Liu’S artistic achieve- ments.Liu Yong has 17 famous Ci poems and the reason is many—sided. Key words:the Qing Dynasty;Liu Yong’S Ci poems;spread;quantitative study;“famous Ci poems” “传播”是近年来文学史研究中引入的一个新维度,通过这个维度我们可以进一步观照和体认作家 作品的艺术成就与文学史地位。对文学作品传播过程的研究,既可以从人的因素即传播主体与传播客 体人手,又可以从物的因素即传播媒介人手。传播主体与客体的组成、众寡、活动情况,传播媒介的数 量、种类、信息载量,都可直接而生动地反映出传播过程的活跃与否。本文尝试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 过对柳永词在清代的主要传播媒介——词籍的考察来描述、分析柳永词在清代的传播态势及其动因①。 ①此处词籍特指词选和带有一定选本性质的词谱、词话,不包括词别集。词别集的版本流变亦反映出词人词作的传播情况,关于柳永词别 集《乐章集》的版本流变与柳永词传播之关系,参见邓建《从词集的编辑与流传看柳永词的传播》,《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oo5年第5期。 收稿日期:2010—04—20 作者简介:邓建(1976一),男,湖北松滋人,文学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6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焦 一、从词籍看柳永词在清代的传播态势 一 定量分析要求以客观的数据为基础,我们首先对清代主要词籍著录柳永词的情况进行了检索统计, 并将所得数据和相关情况汇总列表(见表1)。 表1 清代主要词籍著录柳永词情况一览表 清代词学复兴,词籍繁富,难以全部考察统计,且囿于篇幅,所以表1舍弃了部分不甚重要的词选、 词谱和大部分词话著作。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份统计资料中获取有关清代柳永词传播态势的 若干重要信息。 表1共列现存清代主要词籍30种,其中词选16种,词谱12种,词话2种。从数量来看,此期词籍 ①柳永存疑词据唐圭璋先生《全宋词・柳永存目词》,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第4期 邓建清代柳永词传播态势的定量分析 63 达到了最大值——宋代词籍现存约13种,金元词籍现存约7种,明代词籍现存约20种①。从种类来看, 词选、词话是伴随词的产生而出现的,古已有之;词谱则是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明代始兴,但明代 词谱不过《词学筌蹄》(周瑛)、《诗余图谱》(张缇三卷本和万惟檀二卷本)、《啸余谱》(程呜善)等寥寥 数种②,与简表所列清代之l2种相去甚远。从传播媒介——词籍的数量、种类来看,清代柳永词之传播 足称“繁荣”。 表1所列l6种清代词选对柳永词的著录情况呈现二水分流、泾渭分明的态势。一方面,《历代诗 余》一书在著录柳永词方面兀然独立,著录柳永词达129首;另一方面,其余15种词选大多对柳永词凛 然相拒,其中著录柳永词超过10首的仅3种 这与它们动辄10余卷(《古今词选》12卷)、2O余卷(《词 则》24卷)、30余卷(《词综》30卷又补遗6卷)之浩繁卷帙极不相称。不但如此,尚有《词选》、《晚香室 词录》、《心日斋十六家词录》、《微云榭词选》4种著录柳永词数目为0 1这种趣味迥异、分野悬殊的情况 与明代之《草堂诗余》风靡朝野、柳永词著录一枝独秀截然不同,而与宋代之雅俗有别、壁垒森严若有相 似,反映出清代词学思想对明代词学思想的反拨与向南宋雅化词学思想的回归。 就具体词籍而言,《历代诗余》作为一部御制通代词选,其编选实际上是一种政府行为,是将词作为 一种“和声协律之中具有古乐府之雅意”的“可观”之“小道”而加以“网罗采择,类为成书” 的… 敛定凡例》),编者沈辰垣奉旨修书,务在搜罗之广遍、雅俗之共赏,以显皇恩之普泽,并不囿于不同流 派、不同阵营之不同词学思想,所谓“凡柳、周婉丽之音,苏、辛奇恣之格,兼收两派,不主一隅” 儿 ’, 故而能在书中容下柳永词129首。而其余各选本之编纂大多表现为一种个人行为或门派行为。清代初 期以后“复雅”思想再度风行且愈演愈烈,各词学门派家法既严,皆以词选为推衍词学主张之利器与教 示门人之津筏,故而有意将个人或门派之见打入词选之中。兹略举几例:康熙十七年,《词综》成,汪森 《词综序》在对“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大斥一通后,明言其书之编选目的乃在“一洗《草 堂》之陋,而倚声者知所宗矣”_2l( ’。嘉庆二年,张惠言《词选》问世,金应畦《词选后序》在历数“淫 词”、“鄙词”、“游词”之陋后,进一步指出“昔之选词者……皆雅正无别,朱紫同贯。是以乖方之士罔识 别裁……”,故而《词选》一集“欲塞其歧途,必且严其科律”l2 J( 。光绪十六年,陈廷焯编成《词则》, 他在对《词选》之“宗风赖以不灭,可谓独具只眼”赞赏之余,又惜其篇幅狭隘,“不足以见诸贤之面目”, 故而《词则》一集乃分“大雅”、“放歌”、“闲情”、“别调”四集,以便学词之人“求诸《大雅》”,或“遁而之 他亦可于《放歌》、《闲情》、《别调》中求大雅不至入于歧趋”_2 ¨。在这样一片求雅斥俚的声音中,柳 永词的遭遇可想而知。事实也正是如此,《词综》及补遗收词2252首,周密、吴文英等以雅为尚的词人 入选词作多在50首以上,柳永词不过2l首;《词则》收词2360首,人选词作最多者是陈维崧,达到288 首,柳永词仅人选9首;《词选》收词116首,无柳永词。 表1所列12种清代词谱中,著录柳永词在l0首以上者有10种,其中20首以上者有8种——在这 8种中,著录柳永词达100首以上者竞达4种!从其中影响至大的几部词谱来看,康熙十八年,赖以邻、 查继超等人著《填词图谱》成,著录柳永词36首;康熙五十四年,王奕清等人编成《钦定词谱》,著录柳永 词154首;光绪二年,万树《词律》成书,著录柳永词114首(徐诚庵《拾遗》再录17首)。除了上述几部 以大而全著称者外,还有一部以小而精著称的《白香词谱》,舒梦兰于嘉庆十七年著成此书,精选59位 名家之100首词绎词谱,人均1.7首,其中亦采柳永词2首。总而言之,清代各种词谱无论博大还是简 约,柳永词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陈邦彦《御制词谱序》云:“词之有图谱,犹如诗之有体格也 ……夫词寄于调,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杪忽无差始能谐合,否则音节乖 舛,体制混淆,此图谱之所以不可略也。” J(H’担负填词轨范之词谱著作在柳永词著录方面表现如此火 ①据王洪先生《唐宋词百科大辞典・典籍》(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年版)、唐圭璋先生《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统计。 ②参见王兆鹏先生《词学史料学》,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9一10页。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正 爆,充分说明在柳永词传播过程中,其创体创调之功逐渐为世人所认可,而这种认可又反过来进一步助 2 3长了柳永词的传播之势。 表1所列词籍中,词话类著作仅选列徐鱿《词苑丛谈》、张宗棉《词林纪事》2种。之所以如斯处理, 主要是考虑到历代词话之精要者大多已收人唐圭璋先生《词话丛编》一书,而我们依据《(词话丛编>索 引》④可以很快统计出柳永及其词在各种词话中被点评的次数。统计表明,柳永及其词在《词话丛编》中 被点评的总次数为409次,其中宋代词话点评l8次,元代词话点评2次,明代词话点评l4次,清代词话 点评375次。很明显,这一组数据已经足以说明清代士人对柳永及其词的关注程度较此前各朝各代有 了跨越式的提高。若仅就个案而言,《词苑丛谈》于康熙二十七年付梓,著录柳永词9首,与其基本同时 之《三百词谱》(郑元庆著,成于康熙二十八年)著录柳永词也不过10首;《词林纪事》成于乾隆四十四 年,著录柳永词8首,稍后张惠言之《词选》(嘉庆二年)乃不选柳永词。可见,清代词话著作对柳永词的 著录比之同时期之词选、词谱毫不逊色。究其原因,乃在“名词”与“奇词”之功。由于大量词籍对柳永 词的大量著录,其中必定有一些词不可避免地被多种词籍反复著录,从而造就了一批“名词”,虽然不少 文人雅士在“雅正”思想的作祟下对柳永词不由自主地怀有某种先人为主的偏见,但这些声名显赫的 斗\v v v“名词”所具有的巨大诱惑力也令他们实在是难以抗拒。另外,某些“奇词”背后之稀奇本事也正好满足 尾\v v v了他们的猎奇心理,于是他们在撰写词话时,就情不自禁地加以著录。其实际著录情况也正是如此,如 f/\v v v《词苑丛谈》和《词林纪事》共同著录的柳永词有5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 雪一《望海潮》(东南形胜)、《鹤冲天》(黄金榜上)、《醉蓬莱》(渐亭皋叶下)。这5首词在柳永词中可谓大 黄~v v v名鼎鼎,前3首以文质兼胜著称,后2首以稀奇本事闻名,其中《望海潮》(东南形胜)更兼具两端。从另 望~ 一方面讲,诸多词话著作对柳永“名词”、“奇词”的反复著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了“名词”的知名度和 “奇词”的吸引力。 过\v v v战\ 二、柳永的“名词”及其成因 柳永词中究竟哪些算得上“名词”?对“名词”的确定必须以一定数量级的词籍为基础。宋、金、元 时期词籍现存数量有限,难以承担选优汰劣之职。明代词籍数量较丰,但若仅以此一代之词籍为参照, 尚不足以体现“名词”汰选的历时性特点。清代词籍数量大增、不可胜数,若将此期主要词籍与明代词 籍一起作为参照系,对它们所著录的柳永词篇目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则足以确定柳永“名词”之目。我 们的统计结果见表2。 表2明清主要词籍著录柳永“名词”情况一览表 序号 文献名称 雨八玉 摇爪 柳燕醉昼 类编草堂诗余 、/ 、/ 、/ 草堂诗余五卷 、/ 、/ 草堂诗余正集 、/ 汲古阁草堂诗余 、/ 、/ 四库本草堂诗余 、/ 、/ 词话草堂诗余 、/ V 、/ 。 花草粹编 、/ ^\, 古今诗余醉 、/ 、/ 诗余广选 、/ 词的 、/ 词坛艳选品 、/ ①李复波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 v vV V 第4期 邓建清代柳永词传播态势的定量分析 65 序号 文献名称 雨八玉 斗尾二雪黄望过戚摇爪柳燕醉昼 12 词林万选 13 诗余图谱 14 诗余图谱补遗 l5 啸余谱 16 词综 17 历代诗余 、、, 18 古今词选 V V V V V V V V V V 19 词洁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20 古今别肠词选 V V V V V V V V 21 续词选 V V V V V V 22 宋四家词选 V V V V 23 V V V 词则 V / V / / / V V V 24 同情集词选 V V V V V V V V 25 V V V V V 词轨 、/ V V V V V V V V 26 云韶集 V V V 、/ V V V V 27 历代名人词选 、/ 28 填词图谱 / V / / V V 、/ V V V 29记.红集 V V V 、/ V V 30 三百词谱 / V / V 、/ V V V V V 31 词鹄 V V 、/ / V / / V V 、/ 32 钦定词谱 、/ 、/ V V V 33 自怡轩词谱 V V V V 34 考正白香词谱 V V V V V V V V V 35 碎金词谱 v V V V 36 天籁轩词谱 V V V V 37 V 红萼轩词牌 V V V V 38 词律 39 词苑丛谈 40 词林纪事 单篇著录总数 雨——《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八声甘州》(对潇潇)、玉——《玉蝴蝶》(望处雨收)、斗——《斗百花》(煦色 韶光)、尾——《尾犯》(夜雨滴空阶)、二——《二郎神》(炎光谢)、雪——《雪梅香》(景萧索)、黄——《黄莺儿》(园林晴 昼)、望——《望海潮》(东南形胜)、戚——《戚氏》(晚秋天)、过——《过涧歇》(淮楚)、摇——《玉女摇仙珉》(飞琼伴 侣)、爪——《爪茉莉》(每到秋来)、柳——《柳初新》(东郊向晓)、燕——《燕归梁》(织锦裁篇)、醉——《醉蓬莱》(渐亭 皋叶下)、昼——《昼夜乐》(洞房记得)。 所谓“漉尽黄沙始见金”,柳永存词达213首之多,而绝大部分词籍的选录篇数在2O首以下,所以 某一首柳永词能被某一部词籍著录已属不易,若要被多部词籍反复多次著录,就更是难得,足以享受 “柳词之杰”的美誉。我们考查现存明、清两代主要词籍,共得46种,除《词选》等4种不录柳永词外,尚 余42种,再除去《唐宋元明酒词》、《词律拾遗》所录柳永词经排比均不在“名词”之列,最后实际有效分 析对象是4O种。通过统计分析,被40种词籍著录达l0次以上(不包括10次)者有17首,它们是《雨霖 铃》(寒蝉凄切)(32次)、《八声甘州》(对潇潇)(24次)、《玉蝴蝶》(望处雨收)(19次)、《斗百花》(煦 色韶光)(19次)、《尾犯》(夜雨滴空阶)(18次) 《二郎神》(炎光谢)(17次)、《雪梅香》(景萧索)(16 " 3 ¨ 66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拄 次)、《黄莺儿》(园林晴昼)(16次)、《望海潮》(东南形胜)(15次)、《戚氏》(晚秋天)(14次)、《过涧 歇》(淮楚)(14次)、《玉女摇仙骊》(飞琼伴侣)(13次)、《爪茉莉》(每到秋来)(13次)、《柳初新》(东 郊向晓)(12次)、《燕归梁》(织锦裁篇)(12次)、《醉蓬莱》(渐亭皋叶下)(12次)、《昼夜乐》(洞房记 得)(11次)。 考查这一柳永“名词”排行榜,我们至少可以获取如下信息: 1.“雅词”是“名词”的主体。一般认为,柳永词乃雅俗杂陈。细品上述17首“名词”,绝大部分皆为 雅词或相对较为雅正之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雪梅香》(景萧索)被评为“差近风雅”(邓廷桢 《双砚斋词话》) ’,《八声甘州》(对潇潇)被评为“于诗句不减唐人”(赵令畸《侯鲭录》引东坡 语) 】(刚’,《玉蝴蝶》(望处雨收)被评为“穷极工巧”(蔡嵩云《柯亭论词》) ] ,《斗百花》(煦色韶 光)被评为“匀稳工整”(先著《词洁》卷三) _( ’,《黄莺儿》(园林晴昼)被评为“词旨颖发,秀气独饶, 自然清隽”(黄苏《蓼园词选》) J(聊’,《过涧歇》(淮楚)被评为“语意含蓄,笔势奇矫绝伦”(黄苏《蓼园 词选》) 蹦’等等。由此可见,由于雅正词学思想的浸淫,在柳永词传播过程中占据上风的仍是其中相 对而言较为“雅正”之作,俚俗词虽然也能在其传播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最终能够“金榜题名”者还是寥 若晨星。 2.“奇词”转化为“名词”的机率较大。“奇词”因其背后之稀奇本事而为文人士子所津津乐道,从 而广布人口,在传播方面占尽先机,离“名词”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上述“名词”中之“奇词”如《二郎神》 (炎光谢),庄绰《鸡肋篇》卷下载王黼以此词中“古今无价(假)”应对徽宗“七夕何以无假”之问,巧妙借 用,不露痕迹,大悦圣心,被认为“奏对有格致” 4j (。又如《望海潮》(东南形胜),杨浞《古今词话》载 柳永借名妓楚楚朱唇歌此词于孙何之前,“孙即日迎耆卿预坐”_4 ;罗大经《鹤林玉露》更云“此词流 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再如《醉蓬莱》(渐亭皋叶 下),陈师道《后山诗话》谓柳永作此词,“因内官达后宫,且求其助。仁宗闻而觉之,自是不复歌其词 矣”_4 J(m’;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艺苑雌黄》则云此词“始用‘游’字,终篇有‘太液波 翻’之语,其间‘宸游凤辇何处’,与仁庙挽词暗合,遂致忤旨”_4j( 。 3.对创作具有指导意义的作品较易入选“名词”。王兆鹏先生言柳永具有“创体”、“创意”、“创法” 之功①,柳永不少词作即是因为对创作具有指导意义而被选家出于度人金针、示人津筏之意反复著录, 成为“名词”。上述“名词”中此类词如《戚氏》(晚秋天),蔡嵩云《柯亭词论》云此词“用笔极有层次。初 学慢词,细玩此章,可悟谋篇布局之法”_4 J(嘲’。又如《玉女摇仙骊》(飞琼伴侣),沈谦《填词杂说》云此 词“大畏唐突,尤见温存,又可悟翻旧为新之法” 儿 。 4.名流印可是作品成为“名词”的捷径。名流巨公在文坛具有远超常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其见 解、观点往往被其追随者毫无保留地认同和接受,某一作品若能得到名流的印可,则声名雀起,倍受青 睐。上述“名词”中此类词如《昼夜乐》(洞房记得),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云:“此词丽以淫,不 当人选,以东坡尝引用其语,故录之。” 4](嘞 就是因为东坡对柳永此词的印可并引用,黄升不惜摒弃己 见,将此词人选。此事所反映出的是一种名流效应,自古至今,类似黄升的行为反复上演。诚如王兆鹏 先生所言:“名流印可对作家成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对作品的广为传播也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促 进作用。’’[ ](m。’ 5.“名词”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柳永“名词”中有些同时具备上述4条中的两条或数 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位居“名词”榜首之《雨霖铃》(寒蝉凄切),此词写送别情事,凄清幽婉,可为 柳永雅词之冠;此词写作技法高妙,历来被视为柳氏家法、屯田蹊径之典范,王兆鹏先生以之为柳氏“铺 叙衍情法”的代表,认为后代词人“多承此法并变化而用之”_6 J(九 ;又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堂上幕士 (下转第76页) ①参见王兆鹏《唐宋词史论》第10—12页相关论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76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焦 佚。明许潮杂剧《武陵春》,演桃源渔父事,事本《桃花源记》,又加天台仙女寄书刘、阮,有《盛明杂剧》本①。 由此可见,与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合流的桃源故事更具戏剧性,因而得到了戏曲家的青睐。一个典故在长期的发 展演化中,不仅对古代诗歌、戏曲的内容产生影响,而且对文学体裁的产生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桃源典故衍生出词牌名 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陶渊明创造的桃源世界不仅成为古代文人的理想②,而且桃源典故与刘晨、阮肇人天台故事合流 后,衍生出情爱主题,在诗、词、戏曲等多种文体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永珞.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董诰,等.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 [4]李防,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5]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6]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7]张璋,黄畲.全唐五代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责任编辑:张立荣) (上接第66页) 以此词与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对举,言此词须“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按歌”,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铁 绰板”而唱,东坡“为之绝倒” ’,则此词又足称“奇词”。又如“名词”第二之《八声甘州》(对潇潇), 此词写晚秋愁怨,意境阔大,堪称柳永雅词的代表作;全词结构绵密而富于变法,被认为“全首布置井 井,正其巧于铺叙之处”(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 (’,指示后学,惠泽甚广;此词更经东坡印 可,认为不减唐人高处,自此后人皆祖述东坡,再无人别出新论,就连关注的重心也从此不离东坡“钦 点”之“风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足见名流印可造就“名词”之功。 . 通过以上对柳永词的主要传播媒介——词籍著录柳永词情况的定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清代 是柳永词传播的繁荣与回归期。此期著录柳永词之词籍在数量、种类、信息载量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 堪称“繁荣”。谓之“回归”,则是因为此期词籍彼此之问趣味迥异,在著录柳永词方面差距悬殊,呈现向 南宋雅化词学思想的回归。这种“回归”主要是指某种姿态、取向,并非简单等同于逆转与重复,回归之 中有新变、有反思、有深化。具体而言,词谱、词话著录柳永词的火爆情状与大量“名词”的诞生,说明世 人对柳永词艺术上之精妙处及其创体创调之功的认同程度正在进一步提高,而成就柳永“名词”的因素 则是多方面的。 参考文献: [1]沈辰垣.历代诗余[M].上海:上海书店,1985. [2]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王奕清.钦定词谱[M].北京:中国书店,1983. [4]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C04. [5]王兆鹏.宋代作家成名的捷径:名流印可[J].中州学刊,2005,(2) [6]王兆鹏.唐宋词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张立荣) ①参见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②参见拙作《论后世桃源题材的创作》,第三届陶渊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