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41庐山落霞

2021-07-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41 庐山落霞

我曾经在庐山看见过西天落霞。每当想起来,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总是像第一次见到时那样鲜明。

那天傍晚,雨后初霁。几位游客相邀到“月照松林”处去散步。我们走上山梁,面对锦绣谷的方向一抬眼,只觉得眼前猛地一亮,一幅从未见过的瑰丽图画出现在眼前。

一切景物都像是重新铺排,一切色彩都像是重新涂抹了的。

平日常见的波浪般的山岭,开阔的谷地田畴,葱笼繁茂的绿树杂花,都隐没在浓重的雾海中了;白雾与远天晴空连在一起,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一碧万顷。

在这个洁净、幽远、壮阔的背景上,一轮桔红色的太阳,在与远天相接的长江江面上,开朗地笑着,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在太阳的面前,长江上展开一个像天空一样雄伟宽广的“广场”。“广场”上铺展开一幅同样宽广的巨型地毡:桔黄色、桔红色、琥珀色、靛青色、天蓝色……交织、融合在一起,悦目、醒目。在“广场”的这头,蹲踞着两匹似狮非狮、似虎非虎的奇兽,壮观,威严。

这时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像一溜高原。肃穆,宁静。

这像一幅什么图画?

同游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恰切的比喻。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

我暗想: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

你看,那云障雾壁,雍容,肃静,不正是从千山万谷聚集而来的云神雾仙吗?早晨太阳从鄱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迎候在九奇峰与含鄱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来送行了。

好像要证明我的想法似的,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传令兵式的一缕烟云飞过,云壁雾障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霎时,色彩明暗斑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凤,或骑象骑虎,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

天边留下了一幅无比宽大的斑斓的五彩织锦。

这最后一个镜头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脑海:这是不是太阳给送行者回赠的礼物呢?我痴痴地想。

注:本文作者孙荪。

37 碧水丹山话武夷

在祖国无数的名山胜景中,武夷山可谓独树一帜。“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三三见九,指的是盘旋在群峰中的九曲溪;六六三十六,指的是九曲溪畔簪竖笋立、风姿各异的三十六座山峰。这句诗,道出了武夷山水的特色。

先说山。一般的山岭,都是有土有石,土石相杂而成的,可武夷山的许多山峰,却由巨石构成,一石一峰,山就是石,石就是山,壁立千仞,拔地而起。论高度,武夷山风景区的诸峰不算很高,其中最高的三仰峰,海拔也不过700多米,仅及五岳诸峰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可是,它给人的感觉却高峻异常;加上怪石嶙峋,奇险处处,使爱山嗜峰者目不暇接。大王峰一飞冲天,号称武夷群峰之首。从这边看,它像一只倒竖的靴子,转到那边看,又像老寿星的额头。玉女峰像一位修长的丽人,站立在九曲溪畔,风姿绰约。一线天巨岩裂隙一百丈余,崖顶狭缝宽仅尺许,置身其间,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爬接笋峰,要抓铁索,攀悬梯,蹬石壁,陡峭可畏。仙掌石屏矗天,似仙人巨面,堵山障海……这么多的奇峰怪岩,几十座相聚在一起,怎不令人神往。

再说水。武夷山的水──九曲溪特别清,而且老是在群峰中迂回。从星村的九曲经八曲、七曲,顺次到一曲,拐了九个大弯,所以叫九曲溪。“十里溪流通宛转,千寻列岫尽嶙峋。”武夷山的主要景点,大都罗列在九曲溪畔:石根壁笋,各浸水中;奇峰异峦,随波摇曳。人们在溪上顺流而下,一泻15里。无论男女老幼,哪怕娇弱伤残,只要你能坐,就能尽阅“一片丹山翠万重,寒流曲曲倒芙蓉”的秀色。

十分别致的是,漂流在九曲溪上的不是普通的小船而是长长的竹排,这似乎更能激起诗人画家的雅兴。头顶上,白云悠悠;座椅下,碧流濯足。游客的心,和溪水贴得更近,充满了山野的情趣。那九曲溪,开阔处波平似镜,卵石可数;贴崖处从容不迫,徐徐而行;转折处激流汹涌,声震山谷,使游人鞋裤尽湿,似乎有点儿紧张。水声,鸟声,风声,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使你完全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

从九曲开始,沿途经灵峰、鼓子峰、紫芝峰、环佩岩、三仰峰、仙掌峰……一直到大王峰,这么多的奇峰异峦,在你面前匆匆而过。你好像一会儿到了黄山,一会儿到了三峡,一会儿到了阳朔,仿佛天下美景,都来到了眼前。沿河的山峦上,还有大量的古人题诗刻

石和高悬于绝壁之上的三千八百多年前的夏代船棺……

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三峡之峻,阳朔之秀,武夷兼而有之。难怪戚继光在这里的三清殿上题诗说:“他年觅取封侯印,愿向君王换此山。”

注:本文选自苏之轼主编的《中华国宝·风景名胜》。

武夷撑排人

简直难以设想,假如武夷山没有九曲溪,假如九曲溪上没有这种轻盈小巧、用六根毛竹编成的竹排……

竹排,一枚小小的针;九曲溪,一根长长的线。正是它们,把绿宝石般、红玛瑙般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织成了一轴锦绣般的长卷。

如今,我站在九曲溪上游的星村渡口。感谢不知名的建筑师,用武夷山特有的丹岩在这里堆砌了一座刻有“逍遥游”字样的假山。假山下,平置着一条和实物同样大小的竹排模型。这模型,是用洁白的花岗岩精工雕琢而成的,天生丽质,自有一种朴素的、纯净的美。可惜我来不及细加品赏,石阶下已传来了热辣辣的、粗犷的招呼声:

“上排喽──”

他,二十出头,立在竹排的尾部,手中横着一根竹篙。一抹曙光从背后用橘红的线条画出了他修长的轮廓,活脱脱是大王峰上一棵青青的竹子。

我们小心翼翼上了排,在横置的小木板上坐下。他把竹篙斜斜地往水里一点,身子微

微一蹲,竹排便像一条鳗鱼,无声地往绿莹莹的水面滑去。一片开阔的溪水,清亮亮地把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捧献在我们眼前。

排头坐着县文化馆一位擅长搜集整理民间故事的女同志。她扬起头,朝撑排人发问:

“你是新来的吧,贵姓?”

厚厚的嘴唇一咧:“叫我小俞好了。”

“那位老俞──”

“是我爸爸。”

“他今天没来?”

撑排人的手轻轻一抖,竹篙的顶尖在排侧的一块石头上划出了一声刺耳的尖叫,随之,一丝阴影在他的脸上迅速地掠过。

他用我们听不懂的闽北方言轻轻地、匆匆地向文化馆的女同志说了几句。女同志急忙低下头,背过脸去,沉默了。

水面不再那么平静了。开始有了汩汩的水声。微波细浪拍击着竹排的排沿,仿佛在轻轻地倾诉着什么。

就在这低微的水声中,响起了撑排人深沉浑厚的声音。他,按照撑排工的老规矩,不紧不慢地讲起了武夷山的来历,讲起了“武夷兄弟”的故事。平缓的语调中蕴含着一种力

量,一种坚实而又动人的力量:

“很久很久以前,咱们这个地方,有山没有溪,有石头没有树。下一场雨就发一次山洪,田淹了,房舍毁了,侥幸逃脱的人们只能躲在崖顶的山洞里挨饿。幸好,出了一位彭祖老人,他领着众人劈开大山,凿穿石壁,硬是要开出一条长长的九曲溪,把洪水排出去。可惜彭祖太老了,他归天去了。他只留下两个儿子,一个名叫彭武,一个名叫彭夷。”

峰回溪转,水声越来越响。微波细浪变成了奔突而下的激流和令人目眩的漩涡。撑排人不再言语。他睁大双眼,抿紧厚厚的嘴唇。微微翘起的排首,眼看就要撞上一块突兀在溪中的礁石,但竹篙轻轻一点,竹排又从石侧轻轻地闪了过去……

趁撑排人专心致志和险滩较量之时,文化馆的女同志红着眼睛,悄悄地在我耳边说:

“他父亲老俞是这里的老撑排工。我那些民间故事,有一大半是老人口述的。可惜,我们再也见不到──”

“当心坐稳喽!”撑排人一声吆喝,耳边岩影一闪,几簇凉飕飕的水花飞上了我的脸颊。我发现,那女同志的睫毛全都湿了。

“游客越来越多,需要增添新的竹排。前不久,老俞带人上山选伐又粗又直的毛竹,不料,下山时,拖拉机翻了……于是,小俞便接替老俞来撑排了。”

险滩已过,面前是一汪深潭。水声平息了。水面光滑得像一块玻璃。玻璃下的潭水绿得发黑。阳光从水面上反弹上来,软软的,似乎含着一股冷意。

撑排人停篙在手,继续讲起了往昔的故事:

“彭祖死后,彭武和彭夷两兄弟秉承父志,一日也不敢停歇。终于,九曲溪通了,洪水泄出去了,从此,这里才有了绿的树,香的茶,开不败的花。为了纪念两兄弟的功绩,从此,这里有了‘武夷’这个名字……”

群峰,连同倒影,全都屏声静息,悄然不语。

九曲溪啊,你这源远流长的九曲溪!

你把美丽和富足毫无保留地奉献在游客的面前,而古往今来的种种艰辛和不幸,却深深地埋进了幽幽的潭底。

幽幽的深潭,永远是静默无声的。

注:本文作者章武。

43 黄山记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方圆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然后,大自然又毫不吝啬地赐予它几千种植物。它处处

散下了天女花和高山杜鹃,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一道温泉,能治百病。各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稀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肉芝。作为最高的效果,它格外赏赐了只属于幸福的少数人的,极罕见的摄身光。这种光最神奇不过:它有彩色光晕如镜框,中间一明镜可显见人形。三个人并立峰上,各自从峰前摄身光中看见自己的面容身影。

这样,大自然布置完毕,显然满意了,因此它在自己的这件艺术品上,最后三下两下,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通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它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封了山。

注:本文作者徐迟,选用时有改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