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让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更精彩

2022-01-29 来源:好走旅游网
如何让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更精彩

兴宾区陶邓乡中心小学-----黄麟

我校进行校本语文课堂教学第一课时的展示,已经快一年多了,虽然都是第一课时,但却呈现了和第二课时同样的精彩,教师们异样的设计理念,异样的课堂风格,异样的教师素养,却都是那么精彩纷呈,让人回味无穷。每次听完课,我除了感叹之余,更多的是赞叹、惊叹,老师们怎能把第一课时上得如此从容不迫呢?怎能让第一课时之花绽放得如此美丽呢?如何让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更精彩呢?下面我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预习,加强指导。

1、利用早读课,加强课前初读指导。

“书不读熟不开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的确,在语文教学的第一课时中,读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为理解课文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应纳入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当然,根据年级段特点,我们的预习要求有所不同,今天的两节课,低年级的预习要求是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而六年级的预习要求明显提高了,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带着问题读课文。预

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这一环节,并真正落到实处。

2、注重预习作业,提供具体预习要求。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但是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要提高课堂的效率,抓好预习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可以提高预习作业的难度和深度,或是指定需要查字典的词语,或是请同学们每人准备好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就进行了有目的的思考,带着思考来学习课文,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紧扣课题,激发兴趣。

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第一课时要留给学生怎样的第一印象?这很重要。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情景的创设,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掌握,决定着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喜爱,影响着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个精彩的导入

是很多教师在第一课时教学中的追求。例如:《山中访友》,学生一接触课始,引导学生从题目先读起,老师可以问:从“访”字你能猜出作者和他的朋友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说:既然是拜访的,应该是关系亲密的,交情深厚的朋友,或者是受尊敬的朋友等,老师接着说:那我们来读课文,看看与作者交情这么深,关系这么亲密的朋友到底是谁?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读课文的兴趣,再由课题质疑:为什么他们会如此亲密?带着这个问题读,学生有兴趣,能自己找答案,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引导学生从课题出发进行多次朗读,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才一层层的丰富。教师就需要给学生和文本搭好桥,让学生与文本有更多的对话机会,这应该是提高初读课文有效性的一个方法。我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先让同学们说说你家是怎么样过大年夜?大年夜我们一家人温暖舒适地围坐在圆桌旁,品尝着美味佳肴,享受着亲人团聚的欢乐,是多么美好啊!但是,你们想过吗?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大年夜,有个和你们同样年龄的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叫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为什么她的命运如此悲惨呢?便引出了课题、、、、、、这些导入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导入设计导出了同样的精彩。

三、写字指导,突出典型例字教学。

众所周知,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读的地位不容置

疑,大家都对它情有独钟。识字写字教学似乎已在阅读教学中淡出,其实识字写字教学也占主要的地位。在教学生字时候,我都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如《草原》生字的读音教学上,我针对本课生字特点鼻音比较多,有“毯、渲、吟、襟、偏”等前鼻音,意图让学生掌握前鼻音的读法,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指导书写时,又有所侧重,如在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时,我重点指导了“貌”、“涩”、“襟”、写法,总结书写规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帖,临帖,写好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能在轻松、活泼、和谐的氛围中写好字,落实第一课时的基础训练。

四、抓住重点,巧理课文。

有些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不能理解课文,也就是不能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其实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根据我们自己的阅读习惯,试问,有哪个人阅读一篇文章时一定要把所有的生字与词语都理解清楚了再阅读的?所以,我认为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适当涉及课文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很好的铺垫工作。如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灵活安

排教学的任务。如我上《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我抓住了故事的结局------“小女孩死了,她冻死在街头了。”这一重点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都兴致盎然去读课文,寻找小女孩冻死的原因。又如: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学生自然都对这种新式切苹果的方法很感兴趣,或许在学课文之前早已在家里实践过了,如果第一课时依然是按照固定程序读词语、读课文的话,学生一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他们最期待的可能就是在大家面前一展身手。那么,老师可以就在第一课时邀请同学们上台切苹果,并向其他同学提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要求。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又能使他们在下一课时的学习中静下心来,思考这种新的切苹果的方法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五、让学生在问题中走出课堂。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语文第一课时在结束时,教师或简要阐述或引导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突出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在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嘎然而止,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下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为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初读课文,了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家境贫穷,第一课时结束时我抛下“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小

女孩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结果冻死在街头,为什么死时小女孩的脸上却露出微微的笑容呢?例如教学《雾松》一课,初读后学生充分感受了雾松的美,课结束时抛下话题“这么美的雾松它是如何形成的?它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下一节课来讨论。”以此来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为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老师运用创造力,使第一课时精呈起来,激起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师生们的智慧火花在语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中齐放异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