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提升
一、选择题
1.(2017·四川成都三诊)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山西忻县有8 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 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土改进程的曲折性 B.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 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
解析:选B。材料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买卖土地现象逐渐增多,这种农民土地私有制和不稳定的小农经济难以保证生产力持续发展,不能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粮食生产。鉴于此,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以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故选B项。农民买卖自己的土地无法说明土改进程的曲折,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2.(2017·湖南十三校二联)“改变了几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运动( )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选C。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中国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有力地支持了工业化的开展,故选C项。平均地权是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该思想并未实行,故A项错误;B
项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影响,排除;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
A.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C.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解析:选B。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朝鲜战争的发生使中国更加感到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从材料信息看,“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多集中于东北、中西部地区,沿海许多地区为空白,这主要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选B项。从中国工业布臵在中西部地区可知A项表述片面,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无论布局在中国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加强中国工业实力,故D项与逻辑不符。
4.(2017·山东济宁一中期中)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 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 280万担,比5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贯彻落实了中共八大的路线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选A。结合材料中的限定时间“1956年”“1957年”,
A项正确。B项虽然发生于1956年,但中共“八大”的路线没有得到贯彻落实。C项是在1958年,D项是在1978年,均不符合题目时间限定。
5.(2017·湖南四校联考)1962年3月,湖南省委总结浏阳一些社队自发推行多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经验,并派出工作组到黔阳秀建大队搞产量责任制试点,探索农业发展道路。湖南省委之所以如此探索是因为( )
A.人民公社制度遭到否定 B.责任制起到解放生产力的作用 C.“共产风、浮夸风”盛行 D.生产合作化运动遭遇阻力
解析:选B。本题考查20世纪6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的创新。当时并未否定人民公社制度,故A项错误;1960年底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恢复和调整,这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而“联产计酬责任制”就是解放生产力的尝试,故B项正确;“共产风、浮夸风”盛行于“大跃进”时期,1962年时已认识到“大跃进”的失误,不再盛行“共产风、浮夸风”,故C项错误;生产合作化运动出现在三大改造时期,故D项错误。
6.(2017·安徽蚌埠一模)1968年,成都军区军训部为购买一辆自行车给成都五金公司负责人写了一封信:“五金公司负责同志:战部需购自行车一辆请协助解决,此致。”这封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部门交流频繁,行政效率较高 B.国家全力备战,民政服务军事 C.经济体制僵化,生活物资紧缺 D.阶级斗争为纲,取消商品流通
解析:选C。本题考查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材料中为购买一辆自行车在同一城市还要负责人批准,可知行政效率不高,故A项错误;军训部购买自行车不能体现民政服务于军事,故B项错误;材料中现象是高度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指令性经济政策,生活物质缺乏,故C项正确;“文革”期间并没有完全取消商品流通,故D项错误。
7.(2017·广东深圳一模)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补助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
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解析:选C。本题考查“八字方针”。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中“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不符,故A项错误;1958年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与材料中“1962年”不符,故B项错误;为扭转“大跃进”以来的经济困难局面,1960年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与材料中“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相符,故C项正确;1978年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中“1962年”“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不符,故D项错误。
8.(2017·江西宜春一模)下表是1975年江苏省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表格中工业生产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原油 发电量 铁路货运量 100万吨 160万吨 180万吨 210万吨 8.7亿千瓦 15.3亿千瓦 17.5亿千瓦 20.8亿千瓦 250万吨 410万吨 474万吨 481万吨 A.大办工业、农业运动的开展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C.邓小平全面整顿政策的推行
D.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政策的落实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革”后期国民经济的整顿。大办工业、农业运动处于“大跃进”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是1960年提出,实行于20世纪60年代初,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1975年,邓小平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开始全面整顿,国家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与表格相符,故C项正确;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复苏,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9.(2017·河南六市质检)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开始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经营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这( )
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 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C.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 D.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
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的国企改革,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82年,
首都钢铁公司„„‘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并结合所学可知国企改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故B项错误,C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开始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故D项错误。
10.(2017·河北冀州月考)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体现在( )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②③④ C.②③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依据“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的信息说明是从一个地方试点然后推广的方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符合这一特点,故选择C项。
11.(2017·湖北宜昌高三月考)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解析:选A。依据时间信息与重要历史事件相联系,解答关键是了解时代背景。1984年中国改革经济体制,1992年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项正确;南方谈话时间上相符,但并不具有这样的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在2001年以后提出的,党的基本路线是80年代提出来的,排除B、C、D项。
12.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归纳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以下是同学们梳理的四种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解析:选A。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3.(2017·安徽六校联考)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
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材料三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摘编自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
显著的不同点》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和材料二图片中15世纪以后的数据对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为经济上小农经济与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政治上君主专制的腐朽、思想上文化专制的压制、外交上闭关锁国的阻碍;第二小问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为导致落后挨打和被迫开始近代化的双重结果。
(2)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三“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并结合所学,可以归纳为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第二小问“认识”,综合上述材料信息,可以归纳为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机遇、重视科技创新、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等。
答案:(1)原因:政治上,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与衰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思想上,中国厉行文化专制,压制人们思想,科技创新滞后。
影响: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挨打;中国被迫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2)表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起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
认识: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社会转型;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实现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要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社会转型。
14.(2017·辽宁沈阳高三教学质量监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我国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览表(截至2002年)。
时间 数量 名称
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1984-1988年 14 港、南通、上海闵行、上海虹桥、上海漕河泾、宁波、福州、广州、湛江 1992年 6 海南洋浦、温州、昆山、福清融侨、威海、营口 惠州大亚湾、宁波大榭、长春、哈尔滨、1993-1994年 13 杭州、沈阳、芜湖、东山、重庆、萧山、广州南沙、乌鲁木齐、北京 合肥、郑州、西安、长沙、成都、昆明、2000-2002年 17 贵阳、南昌、石河子、西宁、呼和浩特、南宁、太原、银川、拉萨、南京、兰州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对外开放。解答此类题目,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准确分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量逐渐增加,在地域上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等;原因可以结合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相关知识来回答。
答案:示例 趋势一:在地域上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原因: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步加深;我国在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方面的经验越来越成熟;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利于经济发展。
趋势二:数量呈上升趋势。原因:20世纪80年代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缺乏经验,因而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量不多;1992年,我国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了对外开放的
步伐,之后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量显著增加。(答出一种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