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

2022-07-13 来源:好走旅游网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围绕“外国文学名著”编排,选编的三篇课文都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这是一个顽皮男孩具有传奇色彩的成长历险记。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极富冒险精神和好奇心,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到慕地玩要,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汤姆、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以致家人都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小伙伴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教材节选部分为小说中的“快来看!他们俩被找回来了!”这个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这部分结构清晰,第1自然段写汤姆和贝琪失踪后,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陷入悲痛绝望,整个小镇也为他们担忧;第2-4自然段写随着汤姆和贝琪的回归,小镇又恢复了欢乐,汤姆给大家讲述了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第5-15自然段写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得知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节

选部分先悲后喜,结尾戛然面止,充满了喜剧气氛和戏剧冲突。

课文中出现的人物较多,除了汤姆、哈克、贝琪,还有波莉姨妈、撤切尔法官、撤切尔太太和道格拉斯寡妇等人。波莉姨妈在汤姆母亲去世后收养了他,对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撤切尔法官和撒切尔太太是贝琪的父母。道格拉斯寡妇因哈克曾经救过她一命,后来收养了哈克。汤姆·索亚是一个鲜活、真实而血肉丰满的儿童形象。从汤姆躺在沙发上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山洞历险归来的他身体还十分虚弱和疲惫,但是他仍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述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他兴奋地沉浸于这次的历险难以自拔,这是他富有冒险精神的突出体现。从“夸张地吹嘘了一番”还可以看出汤姆的虚荣心。在汤姆的讲述中,在山洞里顺着风筝线找到了小洞出口,体现了他的聪明机灵、足智多谋。找到出口后,汤姆没有独自逃出山洞,面是回去寻找贝琪,下了一番功夫,才让贝琪相信可以逃出去,可见汤姆对同伴不离不弃,有责任有担当,对待贝琪也十分耐心。汤姆还很善良,关心他人,他历险归来身体刚刚恢复,就去探望了生病的哈克。

本课篇幅较长,阅读量较大,教师可以采取导引法,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品读精彩词句,使学生习得方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读中感悟,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 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与欣赏文学名著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汤姆和贝奇在洞中的历险经历,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是:把握文章中心,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责任心强的特点;体会幽默诙谐的语言特点,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课文。所以我在这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导”的作用,扶与放相结合。可上有张有弛,既体现老师的引导者作用,也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主要的是由点及面,由梗概到精彩片断,再到整本书,再到其他的儿童文学作品。 五、说教学准备

《汤姆索亚历险记》《哈里波特》《草房子》包含问题、图片、电影的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激起学生说冒险经历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我们认识了勇敢坚毅、积极乐观的鲁滨逊,他孤身一人在荒岛上克服重重困难、顽强生存的故事让我们惊叹不已;读了《骑鹅旅行记》我们认识了调皮可爱、知错能改的小男孩尼尔斯,他在变成小狐仙之后骑鹅旅行的奇妙经历也让我们羡慕不已。其实,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同学们,你们的心中是不是也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呢?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冒险经历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吧。

2.学生畅谈自己的冒险经历。

预设:学生在畅谈自己的冒险经历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白任何冒险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不应盲目地去冒险,不要单纯地为了寻求刺激而去冒险。

3.板书课题,引出课文。

师:大家的冒险故事都很精彩,让老师很佩服,也很羡慕。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汤姆·索亚也是一个喜欢冒险的孩子,相信大家在读了他的故事之后也会深深地喜欢上他的。(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检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预习情况。

过渡:课前预习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好习惯,在课前大家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有关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汇报有关作者的知识。

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的

作者呢?

生:《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他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师:马克·吐温这个名字真有趣,谁能说说这个名字的意思呢? 生:马克·吐温是笔名。他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这句话原是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

师: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呢?

生:他的语言以幽默诙谐著称,是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 师:除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他还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生:他的一生著作颇丰。《百万英镑》《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都是他的不朽名作。

师:的确如此,他因此被称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汇报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知识。 2.教师检查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教师纠正字音。 (3)教师出示词语,要求学生读准并理解。

(4)词语理解。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①悲痛地悼念(死者)。 (哀悼) ②声音杂乱,不清净。叫嚣;喧嚷。 (喧嚣)

③(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荒唐) ④完全不放在心上。 (满不在乎) ⑤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祈求) 3.教师检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节选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2)引导学生填空,梳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3)引导学生依据主要情节划分课文层次。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汤姆和贝奇成功脱险后,人们由悲痛欲绝转为兴奋不已。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汤姆讲述山洞历险经历。 第三部分(第7—16自然段):写汤姆探望朋友,得知乔埃被困

在山洞中。(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感受汤姆和贝奇脱险前后人们的心情。

(1)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2、3自然段。

(2)边朗读边体会人们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人们心情的句子。 (3)在小组内交流句子,体会写法及其作用。

预设:学生在交流感受句子的特点和作用的时候,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汇报哪些语句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谈一谈

为什么,进而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

(4)教师出示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感悟。

①这三句话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②抓住动作描写体会萨契尔太太的伤心欲绝。(描写萨契尔太太的动词:乱说、呼喊、抬起头、侧耳倾听、呻吟、垂下头。)

③引导学生交流读这几句话后的感受。

④抓住外貌描写体会波莉阿姨悲痛的心情。(描写波莉阿姨外貌的词句: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⑤学生带着悲伤的心情读句子。

①这两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场面描写。) ②这两句话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热闹、兴奋。)

③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这种气氛?(啷啷地大响、挤满了、疯狂地大嚷大叫。)

④“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连用四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运用反复来加强语气,突出表现了人们得知汤姆和贝奇安全归来时的激动心情。)

⑤这两句描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欣喜若狂。) (5)教师总结。

小结:汤姆和贝奇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人们的心,当他们失踪后整个小镇都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当他们平安归来时整个小镇立马就沸腾起来了。作者采用多种方法来细致刻画,让我们觉得仿佛此情此景

就在眼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们由悲转喜的心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听汤姆讲洞中历险的过程。

过渡:在人们的焦急等待中汤姆和贝奇终于平安归来,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脱离险境的呢?瞧!汤姆正躺在沙发上骄傲地叙述着这次稀奇的历险经过。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吧!

(1)指名读第4自然段,想象汤姆讲述历险经历时的神情和姿态。

(2)抓住文中描写汤姆的句子体会其性格特点。(教师出示句子,学生品读,交流自己的感受。)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椅上,身边坐着许多热心的听众。他叙述着这次稀奇的历险经过,同时还添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一番。

明确:这是一个细节描写。汤姆爱冒险、机灵调皮,还很喜欢表现自己,因此,从山洞脱险回来后,尽管他身体虚弱,还是兴致勃勃地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添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一番”,可见他在探险成功后心里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人们把他们的平安归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汤姆的天真、顽皮、可爱。

(3)找出描写脱险过程的相关词语,根据提示讲一讲他们脱险的过程。

提示:洞中迷路→( )→找到出口→( )→爬出洞口→( )→安全脱险。

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奇)→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4)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从“你们是在河的下游,离那个峡谷里的山洞有五英里远呢!”这句话可以知道这个山洞真是太大了,要想从洞中走出来真是太难了!但是汤姆和贝奇就这么一步步地摸索,最后终于安全脱险。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生: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脱离险境真是困难重重,汤姆真了不起,真勇敢。

(5)理清了汤姆在洞中历险的过程,你对汤姆有了怎样的认识? 示例:汤姆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在洞中迷路后他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汤姆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汤姆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当贝奇绝望时他主动安慰贝奇;汤姆还是个顽皮的孩子,在讲述精彩的历险过程时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

3.跟随汤姆去探望朋友。

过渡:汤姆和哈克是好朋友,当汤姆得知哈克生病以后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看望哈克,并将自己在洞中的历险经历分享给他。汤姆去探望哈克的时候发生了些什么事呢?

(1)学生自学第7—16自然段,概括与汤姆有关的事件,从中感受其性格特点。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事件一:汤姆去看望哈克和贝奇。

明确:汤姆的身体刚恢复就去探望哈克,在经过萨契尔法官的家时不忘去探望身体还未恢复的贝奇,这都表现了汤姆是一个富有爱心、关心朋友的人。

事件二:当有人用讽刺的口吻问汤姆是否打算再去洞里时,汤姆认为自己“满不在乎”。

预设:讨论这个问题时,学生不用去细究汤姆为什么会“满不在乎”,而是透过汤姆“满不在乎”的态度感受他爱冒险的特点。

明确:嘲讽汤姆的人认为汤姆经历了这样的危险,一定会有所收敛,不敢再去做冒险的事,绝对不会再去那个山洞。可是汤姆对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满不在乎”,这充分体现了汤姆天性爱冒险、不畏困难的性格特点。

事件三:汤姆从萨契尔法官口中得知山洞的洞口被封起来了,他担心乔埃被困在山洞里。

明确:本来作恶多端的恶人乔埃被关在山洞里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是汤姆却担心乔埃会因此而死去。这表现了汤姆内心的善良。

4.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四)升华主题,拓展阅读

导语:读完课文,我们不仅被汤姆稀奇的历险经历所吸引,也被他追求自由、不怕困难、富有同情心的精神所感染。他的历险故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他也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使我们从中获益良多。正如马克·吐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原序中写道:“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

小孩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因为阅读这本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1.你认为作者塑造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①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②引起社会对“顽童”的关注,启发人们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

2.你希望经历汤姆·索亚那样的历险生活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

总结: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小英雄,他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故事既妙趣横生,又给人以启迪,教会人们爱憎分明,让人们懂得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未知。同学们,珍惜童年吧,让那纯真的童心、无限的好奇心和追求自由的精神陪伴你们一生。

4.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鼓励学生读整本书。 (1)教师简介“汤姆刷墙”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小说第二章中有关汤姆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体,他

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同学们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呢!

(2)教师出示精彩语段,引导学生品读赏析。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五)摘抄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学生认为精彩的语段,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说板书设计

这样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儿童小说,我不敢妄加评论,我只是觉得古人的那句话很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重要的在与读书。我的板书也在于自己的读,自己的理解。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迷失洞中 家人悲痛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脱险归来 讲述经历 勇敢乐观,足智多谋 恢复健康 探望伙伴 八、说教学反思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最大特点就是风趣幽默,略带夸张讽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精彩片段,品味语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兴趣是阅读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促使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关键。

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把孩子的喜好作为依据,把赏析语言文字的特点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弄清选文主要讲

述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去细读,最后让学生扮演汤姆为同学讲述在洞中的奇遇。在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片段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悟,让他们在感悟、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特点,初步领略了语言文字带给他们的奇特感受。在此基础上,我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总的来说,本次教学是比较成功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